edcpkm
初中生想要写科技论文比较难,如果真是天才,不妨试试,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选题,然后阅读大量文献,写一个提纲,寻找论据,整理资料,当然还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正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就下起雨来了。唉!老天爷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是笑,一会儿是哭。我心想:为什么天会下雨呢?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我冒着雨,赶回了家。我一冲进门,就扑向了电脑。“为什么天会下雨呢?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在哪儿、在哪儿……”我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找到喽!”我高兴地叫道。原来是这样,因为河流和海洋的水被阳光蒸发后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层。当云层内的水滴积聚至不能再负荷的时候,便会从天上落下来,这便是下雨了。那为什么下雨就没有太阳了?其实,太阳一直挂在空中,我们在下雨的时候看不到红彤彤的太阳是因为厚厚的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天空就暗了下来。乌云离我们要比太阳离我们近许多许多,它挡住阳光就好像是大树的树冠挡住了阳光一样。雨过天晴,乌云散退,在蓝蓝的天空中我们就又看到太阳了!我望着天空,雨越下越大,越下越猛,先前下的是毛毛细雨,现在下的可是倾盆大雨呀!我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糊涂,为什么雨滴有大有小呢?我又回到电脑桌边查了查,“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原来,雨滴的大小是由云里的水汽决定的。如果云层比较薄,云里的水汽不多,水滴就会很小,这时下的只能是毛毛细雨。如果云层比较厚,云里的水汽很多,水滴就会互相碰撞、合并成较大的雨滴,这时下的就是大雨。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植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而雨水流到河流湖泊,可以为我们提供日常用水,雨水滴在叶子上,冲刷了叶子上的灰尘,雨后空气就清新多了!但雨水也有坏处,雨水下得太过猛,时间太过长,就有可能会引起洪水、泥石流……雨水你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写作科技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明确要求,规范格式。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因此,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此外,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二、科技小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科技小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的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6、参考文献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7、附件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三、科技小论文的类型野外考察型、实验操作型、规划设计型、环境观察型、参观访问型、调查研讨型、栽培饲养型四、科技小论文的要求有新意、过程科学规范、材料详实可靠、论述规范合理、结构明晰流畅五、注意事项1、 要亲自动手做2、 在论文中能看出你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过程3、 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要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4、 打开思维,要有创新意识,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拘束,要学会猜想,并且通过实验去求证。5、 小论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短小精干,不是说写的字数越多就越好,关键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 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 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新闻链接:昆虫专家称可能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昨日省内多位从事昆虫研究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陈国生说,膜翅目昆虫一般没有发声器官,而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省昆虫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冠军说,还未发现有资料报道蜜蜂有发声器官。 听说聂利的发现后,徐冠军教授说,由于他没有见证聂利小朋友的试验,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试验,所以尚不敢对她的发现下结论。如果这位小朋友的发现是真实的话,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