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01hong01
什么是国家级刊物?什么是省级刊物?什么是CN刊物?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新闻出版署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 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 并非政府行为。 那么从最权威的新闻出版署的说法来看,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所以如果单位没有特别规定的话,实在没有必要太在乎国家级省级的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单位还是存在对国家级、省级刊物的不同划分,并且在职称评聘中也多少用到了这些标准。 归纳起来,一般认为 “国家级”期刊,即由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中字头的学会(像中国法学会)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对于什么CN刊物,这个问题确实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正规刊物,一般有两个刊号,一个是ISSN刊号,也叫国际刊号,另一个就是CN刊号,也叫国内标准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注册一个杂志社就像注册一个公司一个简单。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私人是不允许办杂志的,企业也不可以,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局登记,接受年审等各项审查,在新闻出版局登记的刊物都有一个CN刊号。这就是大多数职称评聘及各院校所最为看重的,否则会被视为地方性刊物或内部刊物,不能算学术成果的。 
1、套刊。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或万方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2、假刊。所谓假刊,就是压根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备案,而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自己印刷的刊物,这样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数据库也没有收录。图片根据职称文件要求,优先选择论文专业期刊,知网,万方,维普,期刊网,中刊网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期刊不同费用也不太一样,一些相关综合刊也可以选择。所以选择晋升职称的期刊,还是根据职称要求,及论文情况来选择,因为论文不好的可能专业刊也发不上去。选择满足职称条件,性价比较高的期刊就行。
“核心期刊”概念以及相应的评比工作早于政府的划分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中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澳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市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学术期刊分级领域里影响比较大,它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5次出版。该《总览》也以布拉德福的“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和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与分散规律”为理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在10000余种期刊中选取1500余种作为“核心期刊”。此项研究分别得到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从中外文科技期刊中选择1300余种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地区分布、引用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并将结果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统计报告)形式公布,即所谓的“理科学术榜”。此项研究得到科技部的重点攻关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自1995年开始采用“引文法”研究,以此评比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且每年予以公布。中国科协学工部主办的1994年创刊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引用期刊(235种)、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中文核心期刊都有一定影响。核心期刊研究及其成果,对于期刊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作者的论文成果和期刊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该系统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淘汰和补充。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在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范围内评选。它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据说,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900种人文社科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我国期刊学会(协会)界也进行期刊相应的评比工作。例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每4年进行一次的学报评比,就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它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肯定,其评比的结果分为4个层次:双十佳、百强、优秀和单项奖等。华东、华北等地区的学术期刊学会也进行了区域性的学术期刊评比,一般每2年一次,主要评出“优秀期刊”。
是否被SSCI、A&HCI收录以及发表单位等级A类一级: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SSCI、A&HCI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界通常会把SSCI、A&HCI论文放在最前边。A类二级:C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教育界被认可和推崇,是统计“211工程”建设成效、申报各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数据,部分CSSCI期刊是高校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A类三级: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比B类水平高的重要期刊,可以作为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博士论文、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通常都是某专业内的重要期刊。B类: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都算是B类。C类:没有被CSSCI收录但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多为青年高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期刊。D类:有的学校将自己主办的等级不高的刊物列为D类以培养刊物,有的学校干脆把其他与本学校专业相关的普刊都列为D类,所以D类数量最多最庞杂。
期刊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SCI/SSCI期刊等。评的职称等级越高,对刊物等级要求也越高。评副高职称的论文,多要求发表在国家级及以上期刊上。作者在选择期刊范围时,要圈定等级范围,以免发表了论文,且因刊物等级低,而不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