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闲云
星期天,我随爸爸妈妈观看了临泽丹霞地貌。汽车从县城出发走了不到半小时,就看见公路两侧山的颜色格外独特,有红色、白色、黄色纹理,色带随着山势起伏呈波浪状,犹如艳丽的彩带随风蜿蜒飘动。看着这么好看的山,我着急的对爸爸说:“到了,到了,怎么还不停车?”爸爸说:“别急,还没到好看的地方呢”。汽车延着山路拐了几个弯,停在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一下车,我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个山坡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像大地喷撤炙焰烈火,似山岩披上五彩霓裳,在阳光的照射下,似朝霞升腾,与周边的山峦、河流、田园、村庄、炊烟相映辉,宛如一幅风景名画。那“琉璃峰”就像一条金色的大鲤鱼横卧在彩色的沙滩上,“七彩峡”就像天上的七仙女纺织的七彩云霞,东边山顶上那“石猴望月”就像工匠雕刻的一样,显得惟妙惟肖,西南方向的那一块“大扇贝”简直就是鬼斧神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块特大的贝壳镶嵌在山坡上。听爸爸讲,丹霞奇观的经典之处主要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练、琉璃峰、七彩瑚、七彩城、七彩峰、七彩菇、大扇贝等11处奇观。这个神奇的地方今年已吸引了十多万游客和众多摄影爱好者。许多影视作品也为其倾倒,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和《神探狄仁杰》等影视剧不约而同地将其择为外景地。看着眼前这美妙的景象,我为自己出生在临泽而骄傲,也真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来我们临泽观看丹霞奇观。 
想到辛卯兔年有幸听过几次讲座,即有感,今特提笔一忆。有毕业前在武汉,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谈“三峡威胁论”,年底在海口,北师大李荣全老先生谈地理学史、西北大学杨新军教授做的西安市总规报告,以及中山大学彭华教授谈丹霞申遗历程。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丹霞申遗。然前后已有数月,如有疏漏,权当笔拙。此处先插一句外话,近来读卞毓方《千手拂云》,书中提到我国的申遗第一人应数历史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侯仁之老先生,侯老对87年的首批世界遗产(包括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俑、敦煌莫高窟、泰山)申遗功不可没。关于中大彭华教授此处也不多言语,业内提及其人,多称之源自田野,意思也是说实干多于争名夺利。话回正旨,丹霞一词原意是红色霞光,实指代一特殊地貌,地质学上的标准定义可简述成“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而红层则是以红色陆相碎屑岩为主的一类岩石。因其在中国命名、发展,饱含文化特色,也被称为中国地学“国粹”。丹霞地貌分布非常广,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均可见其踪影,且世界范围内也是以我国居多。而丹霞申遗并不是某地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中国丹霞是系列遗产的总名称,捆绑了6个省份的九个著名景点,包括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等地,是以这种独特的地貌为载体的综合景观(地质地貌、水体、植被、动物、生态环境及地方文化)。按彭华所述,这样命名的意义一方面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另一方面也留有扩展的余地。从这一侧面也可窥见其人自有心思缜密之处。可以说申遗历程是不可能一帆风顺,波折起伏自不必说,一零年也正是在力压五岳的背景下进入世遗组织的最终审核。然而,即使在最终评估阶段仍然有反对意见,主要是:“中国丹霞缺少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和概念模型”,“中国丹霞的国际对比不充分”,“一些提名地不符合系列模型”,“中国丹霞的补充材料因为是后期提供的,有效性不足”等。略去学术霸权不提,可归结到两点,一方面确实中国丹霞捆绑地较多,这在历史上较为罕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学术上的地域时差。但终究这些也并不是实质性的问题,经过据理力争,应对报告的紧急编写,以及国家高层多方交涉,终于巴西利亚时间2010年8月1日18点,北京时间8月2日5点,表决通过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有人问为什么要申遗,虚名一个,何来意义,简列几点如下: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一项为全人类利益而应加以保护的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确认;公约与法规约束,舆论压力将使遗产得到永久保护;推动丹霞地貌深入研究,普及丹霞科学知识;中国地学品牌走向世界,也填补世界遗产的类型空白;将有利于提升丹霞旅游区的开发品质;一枝六花,推动主题旅游协作,扩大宣传效应;带动遗产地旅游和周边的投资,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写于2012年,文中内容多整理自彭华教授讲稿。
地貌景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在各类地貌景观旅游资源都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开发 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严重现象,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