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ciki
李娜夺得澳网女子单打决赛冠军,第二次捧起大满贯奖杯,自然再次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体坛英雄。媒体围绕李娜的报道和评论又一次铺天盖地而来。仅就一场体育竞赛本身,也许没有那么多话题让人嚼舌,但如果扯上政治,扯上体制,尤其是扯上爱国不爱国,那简直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嚼不完的舌头。一篇评论文章《国人为个性李娜夺冠高兴》。读者倘以为文章是要谈国人如何为李娜高兴的,那就误判了作者的真实意图。作者其实是又一次挑起李娜没有口头“感谢祖国”的老话题。作者写道:“2011年,她法网夺冠后没有‘感谢祖国’,在国内舆论场掀起一番激烈争论,有声音批评她忘本。”“这一次,李娜在胜利之后,依然以个性化的表达,没有口头‘感谢祖国’,但网友们则展现非常包容的态度,能感受到一片由衷的开心。”“李娜的言行有时候有些离经叛道的色彩,但她从没有突破一个公民、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底线。她的成功本身也是对祖国的最好感谢和回报。中国还需要更多李娜式的成功。对她的个性,你可以不理解,不赞成,却需要适应。但毫无疑问,李娜得以自豪的是她硬邦邦的成绩,而不是她的不‘感谢祖国’。有人为她不‘感谢祖国’叫好,其心理是有些阴暗的。”大多数国人都知道,不管李娜夺冠后嘴巴上说不说“感谢祖国”的话,但她是中国人,她没有以外籍球员的身份去为“她的国”争光。比起那一大堆加入外国国籍而跑到中国争演《建国大业》的前中国演员,比起那些老婆孩子都加入外国国籍而自己留在国内当官、当代表、当委员,还口口声声教育中国人爱国的伪君子,李娜才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才是中国人的真心英雄。李娜没有乱花国家财政一分钱,没有糟踏中国纳税人的一分钱,她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国外挣回来的,是凭着实力、流淌汗水、忍受伤痛从强大对手那里夺取回来的——不说她给祖国和人民争回多少荣誉,不说她自己养活了自己和团队,不说她给国家缴纳了多少高额税金,不说她给多少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不说她给多少观众带来体育比赛的观赏愉悦——仅凭前面所讲,李娜说不说“感谢祖国”这句话,有谁在乎呢? 
新春伊始,“微博打拐”火热,既彰显了社会正义力量,又表明我们的社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在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相互呼应、合作求解的意愿和能力。但也应冷静地看到,“微博打拐”不能任由拯救激情横冲直撞,而要注意方式方法,将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有序进行,提高科学性、有效性。 比如,被拐儿童和乞讨儿童有交集,但毕竟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通过街拍、微博“打拐”的网友,大多并非专业人士,这一方面可能造成侵犯乞讨儿童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另一方面,到底被拍的孩子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卖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拐卖儿童嫌犯、还是孩子父母,往往一时难以分辨。有鉴于此,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的是拨打110报警,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一则,拨打110是符合正当维权程序的做法,再者,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拨打110也是最冷静的处理方式。 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中的一个部分。 “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有关部门打拐行动一直在努力。去年4月,公安部宣布启动全国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先后三批次发出A级通缉令通缉30名重大拐卖犯罪嫌疑人。目前,公安部已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用高科技手段解救被拐儿童。截至去年11月11日,已经有876个孩子通过数据库找到了父母。 打击重拳之下,违法犯罪还是屡禁不止。原因何在?诚如陈士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拐卖儿童犯罪屡打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犯罪分子能够获得暴利。犯罪分子主要通过拐骗方式获得小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拐入地,通常一个男孩能卖出四五万元,女孩能卖出两三万的高价。 也就是说,利益链条的滋生蔓延,违法成本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是拐卖儿童犯罪之所以猖獗的症结所在,尽管我国从《刑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相关部门的通知通告,不乏涉及“打拐”的明确规定,但如何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处罚和量刑标准,大幅度增加拐卖儿童犯罪的成本,使其成为犯罪分子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还需在法治建设和执行上有更大的力度。 微博的话题总是从一个热点向另一个热点转换,而那些快忘了父母模样却依然乡音不改的被拐孩子,却依然是社会挥之不去的痛。“微博打拐”唤起的热情和关注不应随时间而流逝,有关部门的行动和努力也应一如既往,只有这样,才能为被拐卖的孩子们找到新的希望。 一条寻找丢失孩子的微博,被转发了6000多次,开头一句话是:“互联网能再创奇迹吗?”其实,面对拐卖儿童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治理之道,远不能依赖网络奇迹,而要寄希望于理性和法治的力量,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给每一个孩子以有力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