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0

tds5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文心雕龙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latar

已采纳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于刘勰(xié)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有关文心雕龙的论文

317 评论(13)

johnfeng08

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题记 挫折是什么呢 ? 沮丧说,挫折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失败说,挫折是被击倒后的眩晕; 懦弱说,挫折是充满坎坷的道路。 而我要说,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是吗?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激发人的斗志,磨砺人的意念,增长人的才干,挫折是压力,是动力,是清醒剂,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是的,生活需要挫折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 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干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灯的光明; 面对仕途苦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 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不是吗?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挫折是坚韧之石,擦出希望之火; 是希望之火,点燃理想之灯; 是理想之灯,照亮前进之路; 是前进之路,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朋友,你还在为遇到挫折而苦恼吗?你还没有意识到挫折的宝贵吗?珍爱挫折吧!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是的——生活需要挫折! 树因浓郁而苍翠,花因色彩而娇艳,人生因珍惜而美好。 参考资料:小荷作文网
327 评论(8)

sdjnwc

3 剖情析采---创作论与批评论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文章。文学创作对于刘勰来说是一个以文体道的过程,亦即自然知道的具体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是由物到情的内在化阶段,第二是由情到辞的外在化阶段。这两个阶段正是由文学创作中的“物—情—辞”三个核心概念构成。A 论创作构思和艺术想象神思:刘勰关于创作构思和艺术想象的理论观点。《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亦为创作论之总纲。刘勰认为,创作构思的过程是一个从物到情到辞令的过程,此过程的总体特征是“物与神游”。作家之“神”既与外物共游,又与辞令交融;既能思接千载,又能视通万里。而创作构思的难处则在于处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刘勰提出三点:一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二是以博见夔贫,以贯一拯乱;三是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研阅穷照,驯致怿辞;还要知道言语的局限性,做到“笔固知止”B 创作过程中的“物—情—辞”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感物而动情,情动而辞发。一方面,文学创作的成败取决于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优劣也取决于作家的写作技巧及艺术方法,取决于作家能否做到言意相称、情采相兼。《文心雕龙》从《声律》到《练字》共七篇专门讨论创作技巧。C 刘勰讨论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体性:刘勰关于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之关系的论述,其《文心雕龙》有《体性》专篇。体,指文章的体貌,即作品的风格;性,即性情,指作家的个性。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由作家的个性决定的,且文如其面,表里必符。这里所讲的作家个性,包括先天的才能、气质和后天的学力工夫、洗染兴趣。刘勰的“体性”说对后代文学风格论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如《诗式》、《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最高要求:有风骨。要“风清骨峻”。风清,偏向于作家创作个性和人格风貌,而骨峻则是作家的个性、人格在作品中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的力量或魅力。总起来说,风骨是指在创作个性和作品风格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美学力量。
11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