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60

胃弗以形取物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简述隋唐时期政治方面论文的特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76725237

已采纳
隋唐时期国家法令(律令)规定的官僚系统基本制度框架中,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处于首要地位,而且三省之间基本处于平等制衡的关系中,所以就有了“三省制”的概念。又由于三省之下的行政系统以尚书省所属六部为主体,尚书六部是国家最高行政部门,所有其它的省(如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及寺监、诸卫、东宫、王府和地方官,都是掌管具体事务的部门,甚至御史台的监察职权也是围绕六部所掌行政而行使的(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监察系统相对稳定),所以“三省六部制”就成为概括这种体制的一个普遍采用的提法。然而,“三省制”和“三省六部制”,从制度演进及其时代特征的角度,主要有利于解决唐代政治体制与此前政治体制的区别,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政治体制发展的落脚点问题。但是,这两个概念并不能解决唐代政治体制向宋朝制度演进的问题。北宋的政治体制是唐代中后期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结果。北宋政治体制也不仅仅是“使职差遣制”能够概括的,“使职差遣制”与“三省六部制”并不在一个层次上相对应。“中书门下体制”的提出,试图回答的就是唐代政治体制向宋朝制度演进的整体轨迹问题,以及唐代中后期政治体制的实际运作问题。 政治体制的演进、官僚系统的运作、国家政务的运行,是本书关注的唐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三个基本层面。以“中书门下体制”作为本书的标题,就是试图在这三个层面上加以展开。首先,“中书门下体制”是唐代政治体制(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在“三省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代表了唐代中后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并奠定了北宋制度的基础。其次,“中书门下体制”以中书门下宰相机构(而不是三省)为中心,以使职(而不是尚书六部)为行政主体,整个官僚系统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再次,“中书门下体制”下主要国家政务的申奏和裁决,形成了新的运行机制,体现为不同于三省制的文书形态和运作程式。

简述隋唐时期政治方面论文的特点

304 评论(10)

fthxhing

1、政治,创立三省六部制,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同时各部门分工明确,互相监督,大大提高了效率。 2、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保证农民的耕作时间和获得一定的土地。 3、文化,开创科举制度,顺应了南北朝以来的庶族取代士族的趋势,扩大政治基础。
17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