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海洋探索议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8

向前飞的女孩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海洋探索议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吕智渊 在报纸上,在电视上,我常常看到有关海底的新闻:某某考察员在海洋里又发现什么海洋生物;某某海底公园又……我心想:海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于是我想入非非,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20年后,我将成为一位著名的海底考察员,到海洋去考察各种海洋生物,解开神秘的谜团,“嘀——嘀——!”考察的时间到了,我要再一次潜入深海,我穿上了潜水服,朝鼻子里喷了点氧气液(20年后生产了氧气液,这种氧气液只要喷上一滴,就能在任何地方存活3小时),坐上了潜水球朝深海潜去。这种潜水球,外表圆圆的像个球,里面功能齐全,无论受到多大的撞击都完好无损。 啊!浩瀚的大海拥有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和千奇百怪的鱼类。你看那狮子鱼,头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软刺,远远望去活像一个狮子头。那时什么?是蛇吗?仔细一看,原来是带鱼,又长又细的身子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游来游去。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成群结队一起有的沙丁鱼,爱翻跟头的翻车鱼等等。海洋里还有许多多姿多彩的珊瑚,你可别以为珊瑚是植物,它们是动物,那些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一不留神,就会成了珊瑚虫的美餐。 过了一会儿,我就要到达海底了,海里的光线越来越暗,我不得不打开探照灯。终于到达深海了,我下了潜水球。咦?黑暗中一闪一闪发光的是什么?我用探照灯一照,原来是夜光虫,他们用自己身上的光来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海底生活动物一般会发光,而且生命力都很强。突然,一道闪电从我身旁划过,是一种动物,它们的速度太快了,再加上这里很暗,我看不请它们的样子,按它们的体形和速度来看,我想可能是龙鱼。书上说:龙鱼的体形庞大,头上长有龙须,像一条龙,它们年龄特别的长至少有一亿岁。好!我今天就拍这条龙鱼,于是我拿起速成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着,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我按下遥控按钮,潜水球立即来到我的面前,我回到潜水球中,准备浮出水面,浮着浮着,突然,“咚”的一声,我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水母,那只水母很大,是透明的,在一张一缩的向前游动。我连忙避开它,继续向上,向上…… 智渊,你怎么了,妈妈的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带回了现实世界,海底世界可真奇妙!大海是人类的宝藏,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

海洋探索议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278 评论(8)

lukerao19

在地球的表层,浩瀚的海洋占了70%以上,面积达6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800米,海水的总体积大约7亿立方千米。它有时风平浪静,犹如舒展开来的蓝色绸缎,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波涛汹涌,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使人望而生畏。大海隐藏着太多的“X”,吸引着科学家去思考和探索。  装不满的大海  海洋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水体,因此在地球水分的蒸发中占的比例最大。然而研究结果发现,与从大海海面上蒸发的水汽相比,每年从空中落回到大海的总水量要少掉大约36000立方公里。而每年陆地上的降水量却大大地多于它的年蒸发量,超过36000立方公里。由此可见,每年大海都慷慨地让36000立方公里的水汽随云往陆地飘去,然后再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地面,流入江河。正因为如此,大海不可能被装得满满的。  含有盐类的海水  最初的时候,海水和江湖的水一样,都是淡水。可是,每年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多达25亿吨,它们变成雨、雪飘落到陆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冲刷土壤,对岩石加以破坏,将其中以盐类物质为主的可溶性物质带入江河湖泊中。随着回归大海的江河百川,水又返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海洋。  经过源源不断的水循环过程,海洋不断地得到来自陆地的盐类物质。在海水的蒸发过程中,不能随水汽升空的盐类只能滞留在大海里。它们越积越多,使得海水变得越来越咸。  咸味更淡的海冰  与海水相比,海冰的含盐量要低得多。而且形成的时间越久,冰中的盐分也就越少。  属于单矿岩的冰在结晶过程中为了保持纯洁会自动排除杂质。然而由于结冰的速度比较快,使得一部分盐以“盐泡”的方式存在于冰晶之中,而且外壁也会粘附上盐分。所以海冰是有咸味的,实际上不属于淡水冰,但是盐度明显低于海水。“盐泡”浓度高且比重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冰晶间隙下坠。在气温升高至熔点时,冰块里的“盐泡”往往互相沟通起来,使盐汁从冰块漏出,在海冰表面留下“百孔千疮”。由于海冰在夏天会排出一定的盐分,天长日久就会逐渐地变成淡水冰。  奇特的“瀑布”和“雪山”  丹麦海峡大瀑布位于大西洋里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落差达3500米,为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7O倍。它每秒钟从水中峭壁飞流直下的海水有50亿升,相当于把25条亚马逊河的河水全部倒入海洋的流量。  在大西洋里的脊裂谷中央,有一座高度为2500米的“雪山”。其实它并不是被陆地上常见的那种雪所覆盖,而是一种浮游生物的白色絮状物。由于这种物质的密度和海水几乎相等,因此能在海水中飘来飘去,沉积下来之后便把海底的物体覆盖掉。就这样日积月累,几千米的高山被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成为常年不化的白色“雪山”。  大大小小的“河流”  实际上,将海洋中的“河流”称作“海流”更为准确。和陆地上的河流相比,相同的是它们都沿着固定的路线日夜不停地流动;不同的是它们首尾相接,因循环往复又被称之为大洋“环流”。海洋中的“河流”宽几十至几百公里,最长的有几千公里,深200至300米,最深的达800米。每小时的流速2至3公里,快的为8至9公里,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通过海洋中的“河流”,海水能从一处流动到另一处,从而使各地海水的温度和运动方式产生变化,出现异彩纷呈的海洋壮观。  至于海洋中的“河流”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风力引起的,有的认为系海水密度造成,有的则归因于地球的自转、季节的变化、大陆轮廓和岛屿分布等。  神秘的“黑洞”  一提到百慕大三角和龙三角,人们都情不自禁的有一种不祥之感。这两个地名已成为“灾难”、“死亡”的代名词,因为有许多的船只和飞机葬身于这两个海域。百慕大三角从佛罗里达海峡走北东方向到百慕大,然后南下到小安的列斯群岛,再折回到佛罗里达。龙三角从日本东岸海域沿东南方向直到东经145度左右的太平洋海面,接着转向西南方,经过小笠原群岛到关岛与台湾以西的雅浦岛,然后再沿着北东方向到日本东京湾。  研究人员发现,两个三角海域似乎有着某些联系。一是它们正好分别处地球的两面,彼此相互呼应。如果沿着百慕大三角西侧的西径5O度北上翻过北极,再往下走,正好从龙三角经过。二是它们的位置都在大陆架的东方,由于地层陡降而海水极深。另外海底火山频繁活动,洋流汹涌强劲。三是它们的海床深浅变化极大,既有浅滩,更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以龙三角的马里亚纳海沟为例,深度达到11034米,就是把珠穆朗玛峰这个世界第一峰放进里面去,距离海平面也还差87米。人们认为,在百慕大三角和龙三角这样的海洋“黑洞”里,很有可能存在着难以想象的生物和别的神秘力量。  奇特的“峡谷”  像陆地一样,海底世界不但分布着广袤的平原和深陷的盆地,而且还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和纵横交错的峡谷。海底峡谷为直线形,大都横贯于大陆架和大陆斜坡。它的两壁是阶梯状的陡壁,横断面呈“V”字形状。海底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呢?早在冰川时期,随着海平面显著下降,致使大陆架变成了大面积的浅水区。由于风暴和浪潮的作用,浅水区里的泥沙被海浪搅拌起来,形成比重较大的沉积层。在地震所产生的强大作用下,这种沉积层犹如一股巨大的激流,从大陆架流出,沿着大陆坡流到大洋底。大陆坡大多地处地壳活动的频繁地带,地壳的断裂便形成海底峡谷的雏形。强大的海底沉积流顺着海底裂缝滑动,经过漫长岁月之后形成了今天的海底峡谷。  最大的“金库”  研究证实,海水的含金浓度为十亿分之五,即每立方千米的海水含有黄金5吨,比地壳的含金率高10倍。从绝对量说,有70亿吨黄金溶解于海水中,这还不包括埋在海底的大量砂金。  为了从海水中获取黄金,研究人员使用过许多方法:一开始,采用电镀法;继而用离子交换法,直接从海水里提取黄金;后来使用细菌冶金法,又叫活性淤泥法。  现在,科学家正在实验通过将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加以凝聚的方法来获取黄金。研究发现,海水里的金多存于浮游生物中,以胶体悬浮物的形式存在。浮游生物能有选择性地从它的周围把黄金和别的金属吸附过来。胶体悬浮物也会把金属吸过来贴附于黏土泥浆上。事实上,这些悬浮体所吸附的金属阳离子的量要比海水中的盐分高出100倍。  研究人员推出用一种便宜的硬沥青粉来凝聚海水中的黄金的方法:首先,把少量的这种粉末加入海水中,经过搅拌便可吸附浮游生物,并将其凝聚沉降;待到这些浮游体凝聚成小颗粒沉淀后,用电动过滤机把水过甩掉,将其过滤成很薄的“滤饼”;接着用醋酸、硝酸、硫酸或某些有机酸溶液去溶解“滤饼”,在溶解液中,含有大量的黄金和其他金属的阳离子;最后用电解法在电解槽中按顺序将溶解液分离,从中得到黄金。据说,这种凝聚法可以从每立方米海水中获得黄金近300克,十分可观。这是我写的,,请投我一票有事在来找我
157 评论(14)

保护视力!

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她的“纳”。她的广阔,她的深邃,她的无垠,她的源远流长,来自于她的禀性。从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她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她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她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她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她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她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在大海上,尽管我只是“天地一沙鸥”,但我仍然喜爱她,喜爱她的吞吐日月;因为我坚信,大海中我锤炼了自己,领略了大海的性情,我同样拥有“吞吐日月”的本领。  海洋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水体,因此在地球水分的蒸发中占的比例最大。然而研究结果发现,与从大海海面上蒸发的水汽相比,每年从空中落回到大海的总水量要少掉大约36000立方公里。而每年陆地上的降水量却大大地多于它的年蒸发量,超过36000立方公里。由此可见,每年大海都慷慨地让36000立方公里的水汽随云往陆地飘去,然后再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地面,流入江河。正因为如此,大海不可能被装得满满的。  含有盐类的海水  最初的时候,海水和江湖的水一样,都是淡水。可是,每年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多达25亿吨,它们变成雨、雪飘落到陆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冲刷土壤,对岩石加以破坏,将其中以盐类物质为主的可溶性物质带入江河湖泊中。随着回归大海的江河百川,水又返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海洋。在大西洋里的脊裂谷中央,有一座高度为2500米的“雪山”。其实它并不是被陆地上常见的那种雪所覆盖,而是一种浮游生物的白色絮状物。由于这种物质的密度和海水几乎相等,因此能在海水中飘来飘去,沉积下来之后便把海底的物体覆盖掉。就这样日积月累,几千米的高山被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成为常年不化的白色“雪山”。  海风轻柔的吹过脸颊,留下一丝的惬意与不舍,海边,像气球一样的水中魔轮承载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与一位母亲,这是来到海边著名的娱乐项目之一,魔轮在两孩子和母亲的跑动下渐渐驶向了大海的怀抱,在远处观望的人们,会看见,一个白色透明的水球滚动在蔚蓝的海平面上,缓缓飘向海的远方,飘过的地方留下了分叉的海道航迹线,标记着返航的路线,似乎像是在告诉着人们,不管走了多远,飞了多高,都不可以忘本,这是做人的道理
192 评论(12)

冰封刀君

去年暑假,我与爸爸、杜伯伯、杜博姐姐到北京游玩。由此引发了我的一次冒险经历。在旅馆里,杜伯伯对说:“明天去北京原始森林动物区吧!”我一听,高兴地合不拢嘴。 天一大早,就跟着旅游团了。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进了大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面前:绿树成荫,小草遍地,野花盛开,不时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 导游小姐对说了些注意,让别单独行动,然后就带着走进了林子里。 在林子里走着,不时传来阵阵鸟鸣,让人感到原始森林动物区很阴森。又往前走了一阵,我听见了“咕咕”的声音,我顿时心跳加速,好像有一只冰冷的手揪住了我的心,我觉得心头的阴暗。我与爸爸,杜伯伯一行人边走边看看有动物,找旅游团,脱离队伍了。只好原路返回了。走着走着,我突然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条小蛇,我便让爸爸停下来,商量怎样走,这时这条小蛇慢慢地逼近,我有些心慌意乱了。爸爸说:“蛇是无毒的,没事的。”说完,爸爸在地上拾起一支干木棒,赶走了小蛇。 一会儿,听到了野兽的叫声,我的心怦然一跳。爸爸也知道野兽会伤害人的,靠近。赶快地向前走,不知不觉间了脚步。我连走带跑,生怕野兽,吓出一身冷汗,虽说现在天气很炎热,但我全身都在发抖,身体的每细胞都沸腾了,每一根筋都绷直了。走得越来越快,一会儿,叫声了,周围一片死寂,更让人毛骨悚然。停下了脚步,休息了一会儿。突然,听见了导游团的叫喊声,便追了上去,又随导游团回到了车上。我长吁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当我离开的时候,竟产生了依恋。 这次冒险是我长这么大次冒险,可以磨炼我的意志,我会永远铭记!不知道行不行?
19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