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1

catherine01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山西五台山论文赏析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aye阿菲

已采纳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山西五台山论文赏析题

170 评论(12)

nemoLX

哦,你玩奥比岛么,有时加我私心
105 评论(12)

liangge0901

五十年代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加之苏联大地构造派理论的传入与影响,虽然有其“一边倒”的负面影响,但确实活跃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界的学术气氛,有的中国大地构造学家,把1949—1966年划分为中国大地构学发展的五个阶段之一,为大发展和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确实是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形成的前夜,蕴育了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在中央提出科学文化艺术界贯彻“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方针的感召下,中国大地构造学确实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显现在地质科学的学术刊物上最为明显,新中国诞生之前主要两个学术刊物上发表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论文零星可数,而解放后,则急剧增多,以《地质论评》在1957年第17卷上就发表有关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论文23篇,随着《中国科学翻了身的中国地质学》在这一领域有明显的反响,其中有:黄汲清的《中国西北部新构造运动几种类型》;陈国达的《论中国东南沿海区大地构造性质》;向鼎璞的《新疆大地构造轮廓》;王曰伦的《燕山运动之意义》;马杏垣的《山西五台山区构造特征及深岩历史》;李春昱的《对于“渭河”地堑的质疑》;王鸿祯的《中国东部元古代褶皱带》;冯景兰的《我国新构造运动在地貌及其有关方面的证据》;金伯良的《甘肃走廓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意义》;王建章的《河西走廓一带地质力学的探讨》;王钟堂的《山西大同煤田地层及构造》;袁捷的《贺兰山北段地质构造》;谌义睿的《新疆大地构造与矿床关系》等。这些论文基本代表了当时不同论点的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的观点,起到了相互交流,博采众长,有力地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为后来的学派的林立,奠定了基础。从1949—1959年间,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后改名为《地质学报》上发表的有关大地构造论文共30余篇,不包括前述苏联著名大地构造学家的专文8篇,诸如沙茨基、杨申、霍姆多夫斯基,其中别洛乌索夫就有5篇专文发表,我国学者的论文题目如下:李春昱的《四川运动及其在中国的分布》(30卷1,1950年)潘钟祥的《东亚造山运动及花岗岩侵入之规程》(30卷1,1950年)刘之远的《湖北西南部地质构造》(31卷1,1951年)李四光的《关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33卷4,1953年)黄汲清的《鄂尔多斯地台西沿的大地构造轮廓和寻找石油的方向》(35卷3,1955年)喻德的《中国大地构造与矿产分布》(34卷3,1954年)翁文波的《介绍苏联从大地构造研究石油资源的理论》(34卷3,1954年)张伯声的《“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基本特征”读后》(34卷3,1954年)李四光的《施卷构造及其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34卷4,1954年)张文堂的《几个“诱导”多字型构造》(35卷2,1955年)王鸿祯的《从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岩层发育论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35卷4,1955年)孙殿卿等的《河北蓟县迁西间山字型构造的商讨》(36卷1,1956年)周圣生的《湖北东南地质及其构造特征》(36卷1,1956年)袁复礼的《新疆天山北部前拗陷带及准噶尔盆地陆台地质研讨报告》(36卷2,1956年)李四光、黄孝葵的《莲花状构造》(37卷4,1957年)陈国达的《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39卷3,1959年)黄汲清的《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及其特点的新认识》(39卷2,1959年)
315 评论(10)

高胜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团队指定的导游***,今天我来给大家服务,请叫我小*就好了。***********(一系列注意事项等)首先要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来到了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文书菩萨的道场就是我们今天参拜的五台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读音是bo ruo)。我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是最精妙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为什么称作五台山呢,是因为这里有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每座山峰的顶部都是平的像五个平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东汉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家朝山拜佛之际可以慢慢体会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于是二人在此建寺。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并且逐渐发展壮大到3百多座寺庙。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最后一句讲什么:“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康熙为他爸爸附了这么一首诗,你说顺治出没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前面讲的称五台山为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所以称为清凉山。其实称五台为清凉的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台山参访自然离不开佛法的光辉。在佛教中,称我们人间为苦海,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挣钱,更高的职位,烦恼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烦恼佛家称它为热恼。而清凉山呢,也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它超出尘世热恼之外,乃一处清凉圣地。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尘世间的烦恼,另外,它不仅自已超出,还能灭度世间众生的烦热。古人常常敬称佛法为甘露法雨,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甘露法雨有什么现实功效呢,它能让众生把这个世间的苦恼看得破,认得清。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悬崖勒马,苦海回头。五台山也是非常殊胜的山,地处北纬38度,华北最高峰,26亿年前最早生出海面的陆地,这里地磁场强,经常会出现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人们说是文殊在显圣,如果你有缘一定会看到。远古时代的佛经上也多次提及五台山,《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说:‘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而经所说清凉山及五顶山,即现在的五台山。来到五台山要喝喝五台山的水,五台山的水是大智慧的水,可以涤荡心灵,用五台山的水沐浴后会消灾去病。来到五台山还要尝尝五台山的特产,五台山上有独一无二的素食三宝,台蘑、礼麦、文殊花,因为生长在五台山受到了佛缘加持,所以营养好口味香又有食疗功效,吃了以后强身健体、健康吉祥,也可以买些回去送朋友送家人,把五台山的祝福带回去。我们要参观的寺庙有………(大致介绍寺庙,到了寺庙再详细介绍)各位朋友们,五台山是佛家圣地,僧众的修行之地,必然也有一定的规矩……(介绍如何进寺、如何上香、如何许愿、如何与师傅打招呼等
9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