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时政论文2022年800字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7

123456gm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时政论文2022年8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haifan123

已采纳
奥巴马的建议对我电视事业发展应有所启示  近日看到一则国际新闻,标题为《奥巴马建议美国推迟转换数字电视》。其主要内容讲的是,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日前致信国会,建议美国推迟原本将于2月17日停止模拟电视信号的计划,原因是美国商务部已经没有资金发放帮助民众购买机顶盒的补贴券而导致美国的弱势群体面临购买机顶盒的难题。从这则新闻里,我读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信息。  首先,全球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势在必行。推迟表示计划实施的困难,但也同时暗示着计划实施的必然。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已经基本完成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换,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电视产业的趋势和走向。但在中国,我相信完成这一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电视已经在杭州、青岛等几个城市试点施行,争议的声音不绝于耳,一篇《数字电视是一个骗局》的帖子更是将数字电视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帖子的作者断章取义,错误百出,但仍然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大力支持,原因何来?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均为模拟电视机,收看的也是免费的模拟信号,短时间完成模拟电视机的淘汰对老百姓来说百害而无几利。而数字电视不仅月维护费用更高,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机顶盒也价格不菲,况且机顶盒收看数字电视,其质量并不可靠,虽然接收频道多了,但收看质量反而下降,用户满意度不高。对部分希望能用手机免费收看电视的手机用户来说,模拟信号的消失更是一场灾难。实践已经证明,用手机收看数字电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终端执行困难重重。而随时随地免费收看模拟电视已经越来越成为手机用户的不二选择。试想如果中国的模拟信号消失,数字信号又不伦不类的话,岂不是成为对用户开的一场玩笑?所以,中国广电总局现在的首要工作应该是尽快完善数字电视的技术工作而不是拔苗助长,模拟电视信号在中国应该也必将继续长时间存在。  其次,美国的穷人很穷。既然在美国停止模拟信号的发射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什么仍然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买不起一台40美元的机顶盒?奥巴马为什么还要专门建议国会推迟转换数字电视的计划?答案只有一个,美国穷人很穷。联想到中国,经济落后美国几十年,穷人更是数不胜数,广电总局如此迅速推出数字电视业务是不是操之过急?2012年完成数字电视转换现在看来已经是天方夜谭。数字电视的推广举步维艰,更证明了模拟信号的生命力在中国远远还没有结束。给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一个足够长的缓冲期,既是对中国电视用户的尊重,也是对手机免费收看模拟电视的用户的尊重。  本人对数字电视还只是一知半解,对其原理也是知之甚少。奥巴马的举动虽然是针对美国部分电视家庭的,但我相信,这一行动对中国的电视发展道路也有所启示,更希望中国广电总局能从实际出发,真正为中国老百姓的实际需要服务。

时政论文2022年800字

119 评论(13)

YYYYEEEEeee

迎2022冬奥会----由喜马拉雅‘绝缘仙狐-涂山红红’做我来了!是谁来啦?当然是我们中国人来啦!是2020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东道国来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民族,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没有我们中国参加的奥运会,就不算是真正的奥运会;没有我们承办的奥运会,奥运会的历史就不会完整。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们中国来了!开放的中国、强大的中国,正欢迎各国的运动健儿参加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国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了陆路对外交流,为汉武帝打击匈奴,扩大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因为佛教的传入,加强了与南亚各国的交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促进了与外国的交流,海陆也开通与日本等东亚诸国频繁往来,在世界上首次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来物种,如长颈鹿、香料,同时输出茶叶、陶瓷等,那时候中外贸易很频繁。这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像以往每一次体育赛事一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合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冰墩墩和雪容融,我相信它们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冰墩墩不仅是一个吉祥物,其实它还是一只象征纯洁、坚强、敦作文厚、健康,活泼、可爱的熊猫。它的面纱是白色的,面罩的周围有着五彩的线,它的外壳也是白色的。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最初的作品是“冰糖葫芦”,而“糖葫芦”外表的冰壳也与“冰雪运动”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最终“冰壳”的创意得以保留,随后又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修改重点终于逐渐明朗——被冰壳包裹的熊猫。我们中国人真富有创造力啊。雪容融满身都是红色的,你看它的脑袋像不像一个灯笼呢?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能渲染欢乐喜庆节日气氛,有“瑞雪兆丰头”的美好寓意,表达了中国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我们中国作为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大雪块,既代表了“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进行了拟人化的设计,大冰块成为雪容融的漂亮脸蛋,凸显吉祥物的可爱。雪容融的名字也很有寓意: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冰墩墩和雪容融,是美丽的天使,它们将和我们一起走向2022冬奥会。我们来啦,2022年冬奥会!
283 评论(9)

wushubin

2022年是特殊的一年,在疫情汹涌的情况下,中国举办冬奥会如此成功,展现的是,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先人的智慧和今人的豪迈。《中国世纪坛序》中的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冬奥会展现的正是大国风范。打开电视剧,我看到的都是关于冬奥会的信息,让我这个讨厌体育的宅女都注意了起来,可见冬奥会的成功影响之大。四年一次的冬奥会,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终于来到了中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看着电视,我仿佛到达了现场,会场上到处都是精美的服饰,华丽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美哉,壮哉!冰墩墩(英文:Bing Dwen Dwen,汉语拼音:bīng dūn dūn),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2018年8月8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启动仪式举行。2019年9月17日晚,冰墩墩正式亮相。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冰墩墩憨态可掬,惹人怜爱,现在我的表情包都是冰墩墩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经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近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第三境也。想不在在冬奥会中看到一个个运动成员的优秀,有幸见到达到这第二重境界的人。
313 评论(15)

anqiaox

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年的时事或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98年试卷为例,在总共39道试题中,除去纯时事题,以一年来的时事为背景材料设计的有24题,占试题总数的5%,分值占试卷总分的8%,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无一不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上,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心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必须关注时事教育,把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将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相结合,也就是要改变以往第一轮复习中只是对高考考点内容进行梳理的方式,把对考点基本理论观点的讲解同相应的时事材料分析结合起来,使第一轮复习内容更加深化。从具体操作方式来说,其一,要认真清理高考考点中所含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凡《高考说明》中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点都要逐个进行清理,并初步理出其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识脉络清晰。其二,根据有关知识点挑选、准备好时政材料,凡时事热点、重点与高考点知识的结合点都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在进行考点讲析的过程中,或是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是时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或是以时事材料作为切入点辅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复习。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等考点内容之后,向学生提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洪救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等重大时事材料,使学生明确党的领导作用在多方面的体现,进一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再如,以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启动消费的政策这一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复习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从实际出发、国家职能等多个知识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时政材料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理论来认识和分析时事材料,使基础知识复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其三,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讲练结合,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通过对训练题的认真深入的评析,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效果。 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有以下一些独特作用,第一,避免简单重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前对高考知识点进行一次认真清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只是把教材基础知识再向学生作一次讲解,甚至于只是将教材划一遍了事,无异于是“炒剩饭”,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复习课失去兴趣。把清理知识点与时事教育相结合,就会产生常学常新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去。第二,以时事材料为载体进行基础知识清理,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时事材料来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时事热点、重点问题,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具体材料,更有利地克服考试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第三,有利于及时对教材基础知识作出补充和完善。《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随着实践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在带领学生对高考考点内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把时事中党和政府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政策补充进去。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难免出现疏漏甚至是认识上的偏差。第四,克服时事复习中考前集中突击的弊端,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自觉性。不少学生认为时事政治学习只需要在考前抽出一点时间临时突击背一下就行了,殊不知现在高考试卷中即使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也离不开时事背景资料,以致于考过以后抱怨“试题超出教材范围”。由于时事政治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与教材知识有相当关联度的内容往往是命题的选材之处,用集中突击的方法是无法准确把握时事材料的主题的,也就难怪对材料题“面生”了。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则能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时事新闻,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主动思考,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占有时事材料,并提高自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当然,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相结合,也要注意:不能把基础知识复习课变以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清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覆盖面,又不能太滥,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考点讲析中的时事教学不能代替“热点专题讲座”,对于非常重大的时事热点,在第一轮复习以后进行多角度、全面的系统复习是必要的。诸如农业问题、抗洪救灾问题、修改宪法问题、宏观调控问题、以及两件大事等等这些99年高考复习中的重大热点问题,由于涉及的点多面广,即使在考点讲析中已有介绍,仍有必要通过专题形式,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合,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加强整体把握,做到融合贯通。 总之,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
32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