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p0725
李斯呢,他先投靠在秦国承相的门下,由于巧舌善辩,被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看中,任命为客卿。客卿呢,就是外来的官员。 这个时候啊,韩国给秦国派来了一个姓郑的水工。水工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好比是一位水利工程师。他给秦国出了个主意,让秦国开凿一条巨大的渠,也就像是运河呀。引这个泾河的水来灌溉农田。其实这是个计谋,就是用浩大的工种来耗费秦国的实力,让他没有力量再打韩国。 开工之后呢,秦王发现了这是个计谋,很生气,要杀这个姓郑的水工。同时这件事呢,也引起了秦国原来的这些大臣对客卿的不满,请求秦王下逐客令。也就是把这些客卿给赶走。那么李斯呢,也在被逐之列。 这个时候,李斯上书秦王,劝谏秦王,他说用人呢,不能只用秦国的人,要广泛地网罗人才,这是符合秦国利益的。他还引用了当时的一段俗话,那就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用这个泰山为什么能大呀,河海为什么能深呢,用这个道理来劝秦王不要下逐客令。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逐客令,进而重用李斯。 李斯辅佐朝政二十多年间,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李斯也升为承相。他又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措施,使秦国富强。至今,泰山还保存着李斯撰写的秦始皇封禅泰山的部分碑文,李斯小篆对于汉字演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拘一格用人才,咱们用人呢,不能只对本乡本土亲戚朋友才信任,应该是五湖四海,所以这句成语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以“泰山文化”为命题范围,自选角度与讨论重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格式要求:必须有摘要(不少于40字)、关键词(至少3个)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