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988938
对课标语的感悟及在教学中的落实【语文课标语】以下内容是关于作文方面的课标语:第一学段(1~2年级)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3~4年级)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 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5~6年级)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四学段(7~9年级)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构建学生的认知,提升语文能力认知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反映,是对事物产生概念、判断或想象。部编教材语文要素渗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关注认知能力的建构,在建构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想象: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安排了《去年的树》《那一定会更好》《在牛肚里旅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第一点直接指向“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如何落实这一要素呢?(1)统一认证原理。一般而言,只有认证中心接受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信息进行验证,其他子系统的登录入口都跳转到统一认证中心,授受认证中心的间接授权,间接授权通过令牌实现,认证中心验证用户信息通过后,创建授权令牌,授权令牌作为参数发送给子系统,子系统拿到令牌,再与认证中心校验,后对用户授权。中南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是基于安全断言标记语言的统一认证系统,基于这一原理实现,无线认证系统可作为中心下辖子系统,使用中心的间接授权。一是借助课后题。《去年的树》课后第2题◇“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光看了一会儿,心想……”◇“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光看了一会儿,心想……”两处省略号省略了鸟儿的心理活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静下心来想象鸟儿对大树的留恋和不舍,进而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师:鸟儿寻找自己的朋友一路艰辛,问了树根、大门、小女孩,最后看到了大树变成的灯火。鸟儿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鸟儿在想什么?师出示句子:①“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光看了一会儿,心想……”②“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光看了一会儿,心想……”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迁移是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总体特征,通过对研究期初和期末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重心进行比较,将重心的转移方向、转移距离与转移区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人文条件相关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利用的总体变化趋势和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可以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演替规律分析提供支持。师:两句话都用了“盯着”这个表示看的词语,鸟儿在想什么呢?生交流汇报,重点体会鸟儿对大树的依恋之情,师相机评价。以上片段以课后题为抓手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借助已有的理解,通过想象说话,体会鸟儿对大树的真挚情感,提升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二是借助课文插图。《在牛肚里旅行》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青头站在牛背上指导红头怎样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情形;第二幅插图是红头成功脱险后和青头拥抱在一起的情景。教师要让学生看懂插图,去想象情景,培养语感。不妨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