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鳞方羽
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一个字,会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这正是汉字的特点。我国古代文明就是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所以要保护我国的文化资源! 坏人好多,一种是表示社会上的坏人很多,另一种是表示某个坏人的名字叫“好多”。中央领导,一种是中央里的领导,另一种是中央领导着我们。 还有很多词,同一个词颠倒过来表示的意思也不同,例如: 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缓和——和缓、累积——积累、互相——相互、代替——替代、奋发——发奋、质朴——朴质、、情感——感情、登攀——攀登等等。 但有的词语是倒过来也能组成词,但意思仍然相近,例如: 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质变——变质、报喜——喜报、向导——导向、毒蛇——蛇毒、虫害——害虫、油菜——菜油、彩色——色彩、画笔——笔画、云彩等等。 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但一旦遭到破坏,整个国家到会变成封闭的形式,将不会再继续发展。所以,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语,如果那是英语,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他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 中文(我这里指的是汉文)有两大特点: 口语与书写文字是两套,这是汉语对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说来最难学之处,等于要学两遍。所以普及比较难。好处是虽然方言非常复杂,文字是统一的,就是现在大家都归功于秦始皇的“书同文”。不像印度,由于每一个邦都有自己的文字,到现在还得用英语为官方语言。既然是中国人,说话已经不成问题,“学文化”就是从识字开始。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就成为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另一特点是成语、典故特别丰富,并已融入日常话语中,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是汉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运用也成为写文章的一大艺术。当然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文章高手,但是基础的语文教育至少应该严格规范,应该有一定的要求。依我设想,一所合格的完小(六年级),其毕业生应该能写通顺的白话文而极少错别字,初中毕业则应掌握常用的成语、典故而不出错。能流畅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有进一步提高的自学能力,这就算有了文化基础,以后无论学什么专业,包括外文,那是个人的选择了。所以现在乱改成语是对中文极大的破坏。
题目;风把我吹向哪里题记:花自飘零水自流 独自守着窗儿,夏日的习风把额上的水珠拭去。放了手中的茶杯,窗外的知了声充满了双耳。清漠的思绪把我带到窗外,却是一幅秋天的景色,零落的黄花逐风飞去,我不能从这广阔的天空中找到任何表情,落叶堆积在角落里,白云随风飘着,榕树在风中荡着,一个无声的世界,我能飞向哪里? 我已无法控制我的心绪,在这夏日映荷的季节里,心灵的死神把我召唤到着清漠的落叶黄花中。我已面无表情不能再说什么呢?生命如此的冷漠,风可以吹成沙,水可以流成风,但时间不允许我停止悲伤…… 我曾是一只童话中的蝴蝶,拥有飞翔的翅膀。在美丽的早晨中,我飞过丛花,飞过小溪,飞过小冈,我尝试鹰击长空的韵味,飞过辽阔的大海,希望是我唯一生活的理由。但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彻底把我的梦想撞碎了。我再也不能飞翔,飞翔的翅膀已经随着可怕的暴风雨消失了,我再也不能飞上那高高的树梢了,捕捉那诱人的花香。雪在那灿烂的阳光下一点一点的淌着水滴,我再也不能尽情地飞翔,恶魔把我摔到这满是污泥的沼泽。我时刻展开那残破的双翅,期望能够飞翔,因为那广阔的天空是我生活的希望。 我顽强地生活着,美丽的阳光照射在雨后的我的身上,折射出生命的顽强?我已渐渐遗忘了,遗忘了生命的美丽。沼泽和落叶是我的生活,阳光还没把我忘怀,但那广博的天空时刻让我生活在诱惑和折磨中…… 一只已无法飞翔的蝴蝶!希望来了,失望也就来了。生命里业失去了希望,活着还能为了什么,谁能阐述这没有也不可能再看到希望的生活的意义? 请看: 花自飘零、水自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风把我吹向那里?我似乎也没有希望,只是曾记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 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