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2

宛央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类进化史论文1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送一套杯具

已采纳
_6cc54f5d-3115-41d4-9d9c-html

人类进化史论文1000字

318 评论(14)

whzhwzj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现年代少於400万~300万年, 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 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 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 由於骨骼较为完整, 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蹒跚, 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 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壮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齿的产生, 它们开始以硬质及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 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现於250万年前, 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 此外, 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 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 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为称东非人, 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 生活於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 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 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 开始出现了狩猎,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 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 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 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 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 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种, 它为人属的最原始的成员, 脑容量为男: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 可能已具语言能力。从他们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 可以联想人类的祖先已经学会敲打石块制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击兽骨或宰割兽肉。从发掘场地得知: 能人曾与几种不同种类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属共存於同一场所中, 由於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没有战斗的考古被发现, 甚至发现有能人与后代直立人共存的纪录。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全为直立人所取代, 成为人类的主流。 当直立人出现时, 人类史己经有漫长的岁月, 他们承继了其先驱的技能, 并加以改良, 那时候人类懂得用火, 也能象现代人般进行奔跑, 依照自己的心思制作石器, 从脑髗骨的结构可以确定他们有语言的能力, 从最丰富的北京直立人遗址中发现近10万件石器制品和用火痕迹, 以及百多种动物化石, 从烧骨而知他们已有熟食的习惯, 狩猎的结果使人类有肉食的倾向, 肉食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大脑能摄取更多营养, 从而促进咦鞯男? , 更为有效地支配肢体的活动, 人类更为有效地战胜自然的灾害。 到了这时, 人类在动物界基本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 称霸地球的, 是他们的后裔 ~ 智人。
251 评论(13)

zhang1zheng2

您好 有人认为,只有发现人科化石的地方,才能称作人类远祖的发祥地。目前已发现的几种人科化石,都是在非洲。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人类的故乡依然在非洲。 然而,曙猿化石的发现毕竟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们会在中国发现更多人类远祖留下的踪迹,从而让我们能更明白地推断,在数百万及至数千万年以前中国大陆上发生过的事情。 发现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漫长的路。但相对于千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来说,这过程是非常短暂的。 相关资料·人类是如何起源的? 简单地说,人类起源就是人的历史渊源,即人是从何而来的,怎样来的。考古发现已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独立进化的一支。因此,人类起源研究也就是追溯人这一支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以及怎样从猿的系统分化出来并如何进化成现代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1)人类起源理论;(2)过渡阶段;(3)两足直立行走;(4)使用和制造工具等方面。下面主要谈人类起源理论。 18世纪Cvon林奈在进行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猴归入一类,称之为灵长目,意思是它们都是灵敏的高等动物。1809年J-Bde拉马克提出人是从猿进化来的,但证据还不够充分。半个世纪以后(1859)CR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在该书的结尾部分暗示了人类是由动物起源的。在达尔文的启示下,TH赫胥黎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人类起源问题,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提出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分支而来的,这就是“人猿同祖论”。1868年E海克尔在《自然创造史》一书中进一步用事实论证了人猿同祖论。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以大量事实论证了人类并非亘古就存在的,也不是“分别创造作用的产物”,论证了人类也是进化的产物,是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从古猿进化来的;并且在当时科学发展水平所许可的情况下,讨论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系列问题。1876年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强调了劳动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08页) 自从那时以来的100多年中,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的发现提供了大量有关人类进化的实物证据,大大地推进了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也推动了人类起源理论的发展。 100年以前,一般认为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之久。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许多地点都有尼安德特人类型的化石发现,因而把人类历史向前推到10万年以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内,首先在印度尼西亚爪哇,随后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都发现了猿人化石,这就把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从1924年起在南非几个地点发现了形态特征比猿人更原始的南方古猿化石,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到50年代确立了它在人科中的地位,使人类进化的历史延长到了200—300万年前。1965年西蒙斯等对庞杂的森林古猿化石(总共28个属50多个种)重新进行研究,加以整理归纳,分为猿类和人类两大类,认为应把腊玛古猿归入人科,作为人科的早期代表。 基于上述资料,西蒙斯和皮尔比姆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一套人类起源的理论,认为人和猿是在新第三纪的中新世(距今1800万至600万年间)开始分化的,那时人和猿就已有了明显的区别,人猿超科中的各种成员就和现生的各种猿和人有着明显的祖先-后裔的系统关系。其中森林古猿属里的几个种是各种现生猿的祖先,而腊玛古猿是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的,它是最早的人科(人的分类系统)代表,以后由腊玛古猿演化成距今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再经过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克鲁马农人)而进化成现代人。在一段时间里这种理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但是,近些年来,一系列新的重要的发现以及对已有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使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人对腊玛古猿的似人科的形态特征提出了疑问,有人提出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可能是同一个种的性别的差异,它们可能是现生猩猩的支系的祖先;自1961年以来在肯尼亚、希腊、土耳其、匈牙利、巴基斯坦和中国等地,先后发现了更多的中新世的人猿超科化石,特别是在中国云南禄丰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认为,人和猿最早分异的时间距今不过500万年左右;20世纪70年代,在坦桑尼亚的莱托利和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地区发现了距今300—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类的原始类型——南方古猿阿法种,它是迄今所知能肯定的最早的人科代表,具有意想不到的不少与黑猩猩相似的性状而与腊玛古猿不同,从而认为后者可能不是人科成员,而且人和猿可能是在较晚的时期才开始分异的。基于上述情况,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C皮尔比姆对人类起源提出了新的解释或新的概念,认为中新世的人猿超科成员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它们与现代猿或人的关系不像原来认为的那样清楚,究竟哪一种是人的祖先,哪一种是某种现生猿的祖先,现在都还无法确定;人的系统树既不是一条阶梯,也不是祖先后裔的简单直线关系,而是更为分散的、灌丛式的进化系统。 现在看来,人类起源的过程远比过去的理解要复杂得多。人类进化实际上包含了非常复杂而又互相有关的解剖的、心理的、技术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因素,人类起源研究不仅要阐明人的生物机体本身的起源,而且还要阐明人的物质文化、语言和意识以及人类社会等的起源,这仍是古人类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人类起源理论也还在不断发展之中
126 评论(9)

teaandmoon

“在人类社会中,被人类赋予非常特殊价值,但实际上又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是什么?” 同学们你望我,我看你。 老伯奥曼继续说道:“不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文化,哪个时代,能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不是爱,也不是权力。而是一种特殊的物质———金子。不论在古埃及,古中国,还是在现代的任何一个国家,金子从来都是财富的象征。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在金属世界里,金子既不是最硬的,也不是最耐用的,或者最轻的,更不是最稀有的。金子的用处对人类来说远远比不上许多其他的金属。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识:需要金子!这已几乎成为人类的自然属性。 “这是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埃及人,住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住在非洲的各种民族,他们并没有现代的通信工具和条件进行信息交流,但他们做的却是同一件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收集金子。为什么几千年前分散在各洲各地的人类,都患上崇金症呢?惟一的解释是,人类生来就知道金子的价值,是否人类的头脑里早被编进了崇尚金子的程序?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这种对金子的无来由的爱,就是Anunaki理论的基础。” 老伯奥曼的这一串提问把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都抓住了,大家几乎是屏住呼吸等着他往下讲。紧接着,老伯奥曼又慢慢抖开了这个研究人类进化史中的悬案。 所有研究人类及灵长目动物进化的人都知道,科学家到目前还不能完整地发现人类进化的全部历史痕迹。在现代人出现之前,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叫Cro-Magnon的动物,他们看上去同现代人已经很接近了,他们的颅骨结构、身体组织、种属以及他们的文化全都能证明,他们很可能就是人类的祖先。但是进化的链条却恰恰在这里中断了。从Cro-Magnon人到现代人之间有很长很长一段空白。科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发现过任何的证据。很多人试图去发现什么,如有人认为有一种叫“Big Foot”或“Yeti”的动物存在,但谁也没有找到任何真凭实据…… 不久前(注意,现在已经从生物进化进入到故事),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很古老的城市遗址。这个古老的文化叫非奥尼西亚文化,它的存在甚至还在古埃及文化之前。这次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就是一块刻满非奥尼西亚文字的石板面。后来,语言专家终于破译了石板面上的古非奥尼西亚语:石板面上记载了一个令全人类目瞪口呆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Anunaki”(阿努拿科)人,那是一个来自外星的种族。“Anunaki”(阿努拿科)人具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但他们的星球却正在走向死亡。就像如今地球人遇到的困难一样,大量的二氧化碳严重地破坏了大气层,全球的温室效应正威胁着Anunaki星球。聪明的“Anunaki”(阿努拿科)人发明了修补大气层的方法。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就是金子。科学事实证明熔化的金薄层能够修补大气层,就像补衣服裤子的洞那样。然而金子在Anunaki星球上却存量不多。为了整个星球的生存,他们派出了宇宙探险队,到别的星球去寻找金子。 根据非奥尼西亚的石板的文字披露,阿努拿科人与地球人很相似。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却是4000万年。他们的星球在太阳系的边缘,环绕着另一个恒星运转,每60万年,他们的星球就绕恒星一周。也就是说,一个阿努拿科年相当于60万个地球年。每60万年,阿努拿科星球就会有一次同地球最接近的机会。这样,阿努拿科人就可以顺利地到达地球。 第一次到达地球,阿努拿科人发现地球上有大量的他们极需要的金子,他们还发现了可怜的、还未开化的Cro-magnon人。于是,他们决定使用基因技术改变低层次的地球人的素质,让地球人成为他们永远的金矿发掘人。阿努拿科人把他们的基因植入Cro-magnon人的身上,并注入了有关金子价值的因素。让地球人世世代代为积累金子而努力。当下一个60万年到来时,也就是阿努拿科星球离地球最近的时候,阿努拿科人就会从天而降,把地球上开采的所有金子带走。 非奥尼西亚石板上的故事解开了人类的两大谜团:一是为什么人类赋予金子这么高的价值;二是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中从Cro-magnon人到现代人之间的空白……
24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