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paradise
在道德问题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从根本上消除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的社会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看来,如果社会利益得不到保障,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每个人的个人利益。 同时,社会的利益又是靠所有个人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来保证的。正是千千万万个人的活动,汇集成一种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推动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一个人行为的道德价值,就看他在肯定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能否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思想家们,往往从两个相反的角度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一种是把个人看做历史的起点,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他们片面地强调个人的作用,主张脱离社会的个人自由和个人发展,反对社会对个人的任何限制和约束。2、另一种则完全否认个人的作用,抽象地强调社会的存在,要求人们完全放弃一切个人的欲望,服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和奴役。唯物史观认为,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看,人与动物的最终分离,是与社会的出现相一致的。参考资料:个人与社会 供参考。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使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致性性,也有矛盾性。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作文1200字: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和谐“,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也使人深长思之。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不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这也就是说,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不协调导致协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什么年龄说什么话,年轻人的和谐与老年要求的和谐也是不同的,只要是他们能平和共同做的事情就是和谐。一对青年男女的和谐也许是浪漫中的激情。一对中年男女的和谐也许是默契中的满足。
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魏崇先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每个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较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显,是社会的落后限制了人的发展,人得不到发展,社会也就相应地落后。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