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5

aydchp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玉龙泉

已采纳
业务工作简况:1、 教学方面:1) 先后承担了“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生物多样性”、“昆虫分类学”、“保护生物学”等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昆虫分类学”课程199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2) 参加了《昆虫分类学》(全国统编教材)、《昆虫分类》教材的编写;3) 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重点开放实验室访问学者20余人;4) 作为加拿大访问学者、叶蝉专家Dworakowska的导师,指导其从事中国小叶蝉研究(加拿大CIDA基金项目),8-8;5) 1998年被评为校“十佳教师”。6) 200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人),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成果奖。2、科学研究工作方面:自1982年起专事昆虫分类、形态、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后又相继从事了农业昆虫、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资源昆虫和烟草昆虫的研究。先后主持、参加了21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现已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出版研究专著3本,参编专著2本。1) 叶蝉总科昆虫分类、形态及生物地理分布研究: 发表科研论文37篇,出版研究专著3本,在叶蝉科昆虫分类研究方面发现新属17个,新种近200个,中国新纪录种30多个,确认亚科级、族级、属级和种级新异名近30个,新组合28个。对世界缘脊叶蝉亚科和杆叶蝉亚科作了订正;近几年又和英国专家合作进行了叶蝉系统发育研究、对叶蝉总科高级阶元分类系统作了订正研究;对中国离脉叶蝉亚科作了分类订正研究。并进行了叶蝉总科、离脉叶蝉亚科、大叶蝉亚科生物地理分布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小头叶蝉类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研究、叶蝉科地理分布研究。2) 协助主持、实施完成的“刺吸式口器昆虫分类研究”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 协助主持并实施完成的陕西省攻关课题“陕西省果树传粉昆虫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已通过陕西省科委组织的联合验收。专家评价达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现正在西北地区推广应用,受到广大果农普遍欢迎。4) 协助主持、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肚倍蚜种群生态学、倍子形成机制及增殖技术研究”等3项课题。在倍蚜繁殖和倍子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研究进展,对我省秦巴山区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5) 主持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芫菁人工饲养及斑蝥素类新农药研制”,研制开发昆虫源农药产品,已取得重要进展。6) 参加完成了陕西省烟草公司科研项目(1992~1995)“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搞清了陕西省烟田、烟仓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防治试验,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方案。为解决重要经济作物烟草的害虫种类鉴定和防治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8年获陕西省农业厅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 在农业害虫研究方面,早期从事重要农业害虫小地老虎虫源性质研究,搞清了陕西省小地老虎越冬代虫源由南方迁飞而来,从而为生产上防治小地老虎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重点倾斜项目“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策略研究”。

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357 评论(10)

wty052

史忠科,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翱翔学者、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首席教授,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工程实验室主任。1988年晋升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导师。1993年获得自动控制学科霍英东研究基金;1994年获航空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航空总公司授予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8和2001年分别被选入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第一层次;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获得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称号;2003、2008年被聘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005年被评为国防“511”人才;2006年被聘为全国空管总体技术专家;2008,2010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专家;2010年被聘为中国航空科技委兼职委员。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我国实际飞行器建模、控制指标验证与改进的飞行试验方法研究,建立了多个型号飞行器地面综合测试台和仿真系统等,主持国防重点预研和型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8项;申报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50余项,已经授权80余项;发表论著3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最优估计的计算方法》、《鲁棒控制理论》等6部专著,教材2部。有关论文已经被国际著名刊物SCI索引70余次、EI等索引300余次。忠科教授重视教学改革、注重人次培养:培养的研究生中1人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中排名第2(未获得),3人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研究生126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63人次获得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史忠科教授常年不懈努力、从实际研究中提出科学问题、勇于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今后的研究工作目标是建立原创性飞行器导航控制方法和交通控制系统的完整定性理论。
33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