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王2010
群众信访是社会矛盾的客观反映,是群众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在表现。依法、有序、活跃的群众信访活动,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的标志,是党群关系正常的表现。“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信访群众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因超越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他们只得求助于各级政府。群众信访无小事。从表象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些琐碎、繁杂的小事,而对信访人来说,是大事、难事。这些事,事事连着家事、国事;事事系着人心、民心。办好群众的信访事,就能为党和政府赢得一片民心,为社会增添一份安宁。我们不能将正常的、依法有序的信访视为不稳定因素,更不能消极地对待群众信访活动。惟有切实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妥善地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畅通信访渠道,善待信访群众,才能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明智之举。 首先,要构筑大格局,落实责任制,合理分流信访量。要构筑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信访大格局,营造人人关心、支持信访工作的大环境。要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健全以各级党政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为主体的纵到底、横到边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落到实处。尤其要加强基层基础信访工作,加强信访系统上下之间,机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方受理,多方联动,确保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就地、妥善得到处理,以适应当前信访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 其次,要建立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快车道。为适应新形势下群众信访快节奏的要求,要运用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建立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快车道。让群众既可以运用传统的写信、走访形式向党和政府反映问题,又可以通过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网上信访等现代通信方式,快捷地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一是强化“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的理念,不断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解决信访问题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理念,坚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深入推进“事要解决”,使信访工作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强化“信访渠道是实现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的理念,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四是强化“信访工作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的理念,不断加强信息汇集整理,深入分析研判,推动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五是强化“妥善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体现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理念,推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尤其是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信访现在已经延伸为社会稳定,只要你地区的社会能够稳定,不发生大规模信访事件就算是做好了信访工作。
我觉得信访工作首先你要确确实实的为信访人员员服务,而不是在那里左顾而言,他不干实事,如果真的为这个信访人员服务的话,我觉得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