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ovb
整理了一下傣族,又有傣勒、傣那、傣雅等民族自称。汉语称水傣、旱傣、花腰傣,服饰上有一些差别。傣族属于汉藏语系。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属于印度婆罗米字母体系。从古越人的蛇、鸟图腾到今天傣族的孔雀与大象的崇拜,是多少年来民族生活和心理发展的结果,由于该地区是热带原始森林,繁殖着孔雀和大象等多种珍禽异兽和生长着许多奇珍植物,正因为是这样傣族人民才能够更仔细的观察这些动植物,其中大象和孔雀是傣族象征吉祥幸福的动物。因此,模仿吉祥动物的形态、神态、动作是构成傣族民间舞的主要成分之一还有人们认为孔雀的自然形态也有“三道弯”的特点。当孔雀立于高出,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刚好是“三道弯”。傣族民间舞的手势、手位、手臂的动作也多是对孔雀形态的模仿。傣族民间舞蹈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自娱自乐性、表演性和祭祀性。其中最具代表和我们熟悉的是表演性舞蹈孔雀舞。因而对孔雀的崇拜造就了傣族民间舞“三道弯”体态的发展,就是在傣族织锦、饰物上的孔雀图案,也多是“三道弯”的形象。如傣族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在体态上运用修长、柔韧的手臂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换,尤其是运用了手臂各关节魔术般有节奏的律动创造出高洁富有生命激情的形象。每一组动作无不体现了“三道弯”。傣族舞蹈律动中不仅有孔雀的轻盈、柔美的舞姿,还有大象漫步森林的和缓、稳健的步态。“水”被人们陈为生命之源,和火的使用一样,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滨水而居,爱水对水有着更为特殊的情感。只要一提起傣族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著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说:“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也有史书将傣族描绘为“一日十浴”也许一点儿也不夸张。水,被傣语称为“喃木”;傣语称风为“垄”,称气也为“垄”,认为风和气吹在人身上是凉的,是看不见的水,风和气在空气中慢慢变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变成雾和雨,最终变成了水,成为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东西。“泼水节”是辞旧迎新的年节,时间大约在清明后十日,具说在泼水节的这几天人们都盛装打扮,人人都手拿着可以装水的容器,然后再大街小巷见人就往身上泼水,泼的水越多越吉祥。还有70年代之后,东方歌舞团演员刀美兰,表演的傣族舞蹈《水》,表现了傣家姑娘在水中随波逐浪的形态,以优美抒情的舞姿表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的意境。因此傣族又被称为“水的民族”也是“水”造就了傣族民间舞柔美、纤细的三道弯体态的风格。 
1、舒缓的旋律:傣族舞在跳舞时会给人们展现出其独有的舒缓旋律,让人看了十分放松;2、舞姿造型:傣族舞中有特殊的“一顺边”和“三道弯”的舞姿造型;3、孔雀和象的意象:傣族人崇拜孔雀和象,在傣族舞中也将二者的意象融入其中,形态优美。傣族舞的特点是什么 1、舒缓的旋律nbsp; 傣族舞中经常的舞姿造型“一顺边”和“三道弯”是经过多种优美的舞姿线条相融合的,主要就是为了给人们展现出傣族舞独有的舒缓旋律,这也体现了傣族人和舞蹈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容易打动人。 2、舞姿造型nbsp;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在劳动时手和脚同出一侧,形成了“一顺边”的特点,这也是傣族舞蹈中的特色造型,此外,傣族人喜欢动物,崇拜孔雀和大象,而傣族舞中“三道弯”的舞姿就是从对孔雀和大象的图腾崇拜中演变而来,这两种造型体现了傣族的审美情趣。 3、孔雀和象的意象 傣族人重视孔雀和大象,所以在傣族舞中也会融合孔雀和大象的一些特点,例如比较著名的孔雀造型,不仅舞姿、形态优美,在表演的时候还更能体现一种艺术感。
(1)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势神态等都较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口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有: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双合翅”、“抱翅”、“JI质展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2)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口舞姿造型的“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后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的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舞姿“一顺边”来自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扬场劳动时的步态和形态。又如农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风筛选谷时,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傣族舞蹈特点如下:傣族舞蹈的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其表演风格是刚柔相济、动静配合, 傣族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傣族舞蹈的发展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的反映,古老而纷繁,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傣族尚保留着十分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全面广泛调查,搜集傣族民间舞蹈有20多个舞种,在傣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中,傣族舞蹈以独特的方式,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文化、民俗心理,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