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0

wang_yuqi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aoong

已采纳
一、适用专业和适用学时 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各专业 适用学时 :授课时数16 课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艺术鉴赏》是全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是在学生具备了基本和广泛 的文学、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高级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技 巧实践的重要教育环节,是衡量大学生素质构成和人格完美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把美学知识和对门类艺术(如:书法艺术)的鉴赏融为一体,力图使 学生在了解美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艺术鉴赏的水平,认识艺术鉴赏的主要功能 和途径;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参与社会审美实践,开拓学生的艺 术视野;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 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 民族自信心;此外,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补充,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有所促进。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中、西方美术史和书法艺术发展概况为线索来欣赏、评析美术发展 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以及这些艺术家么们的生平与追求。它可以陶冶学生的艺 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修养能力,激发学生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步了解世界优秀艺术文化遗产。 美术是一种文化,是各种造型艺术的概括。从文化的角度看,洞悉造型艺术 的奥妙,加强鉴赏的能力,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并且能够从它的形象中分辨真善 美与假恶丑,是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 系统的了解艺术的文化内涵,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美术的分类与艺术语言,美术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美术的风格与流派等等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对造型艺术不仅 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而是要有心得、有感悟,能够识别,从而达到鉴赏的高 度。 同时书法艺术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本课程以毛笔、 钢笔、园珠笔等硬笔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书写对象,学习其中的笔法、结构、 章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性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书法艺 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毛笔、钢笔(园珠笔、粉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 书写技能。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美育知识,健康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根据高职学生素质构成需求,制定符合高职学生 特点的教学大纲。本课程以中、西方美术史和书法艺术发展概况为主线来欣赏评 析美术发展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以及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其中审美标准是 作品鉴赏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的形式要围绕“培养建立我们全 人类伟大的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这一目标进行。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使作品介绍既有代表性,也能给学 生带来更广阔的鉴赏空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学 生多接触如材料、技法、制筹具体内容,加深和帮助学生对理论和作品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别评价能力。但是由于非艺术类学生艺术实践机会少,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的技能展示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个环节既可以通过教师展示美术创 造与审美的魅力,又可以使教学形式更为形象、生动。 本课程教学效果以检查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美术基本常识为主,形式上可以 有画展评论、作品分析、美术实践和知识问答等等。 五、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6 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参照下表: 章节 课题 讲课 习题课 其他 合计 1 美术欣赏概说 2 2 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 2 3 中国画的概述与欣赏 2 4 西方绘画的概述与欣赏 2 5 西方经典绘画作品欣赏 2 6 书法绪论、毛笔使用技法 2 7 楷书基本笔画、楷书结构 2 8 作品章法介绍、行书结构与创作 2 合计 16 16 六、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美术欣赏概说部分: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和美术的文化内涵,熟悉美术的 功能和作用;美术的分类与艺术语言部分:主要了解美术的各个门类及其性质和 特点,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等门类。重点讲解绘画艺术的相关知 识,以及中西方的艺术语言。 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部分:了解中国绘画的起源,了解原始时期美术类别 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特点,包括一些有价值的重点图片的欣赏。 中国画的概述与欣赏部分:通过对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来了解不同时期的 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画家,并对它们进行讲解与观摩,确定它在美术发展史中的地 位。 西方绘画的概述与欣赏部分:从考究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入手,分析西方绘 画的特点以及它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理清它与中国画之间的异同,并 进行比较,综合起来进行对比欣赏。 西方经典绘画作品欣赏部分:以几个时期为例,分析它们在世界美术中的 地位,重点赏析这些时期的作品以及代表人物,以此加强对西方艺术的了解。 书法绪论部分:介绍祖国书法的悠久历史,从先秦到现代,历代书法发展 概况;学习书法的意义与方法;国内外书法学习概况,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 值;毛笔使用技法部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介绍;写字姿势,执笔姿势; 用笔方法与运笔技巧;碑帖基本知识及选贴、临帖基本知识。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87 评论(11)

林夕木楠

去中国论文网搜啊,那很多的
347 评论(11)

lileiwei110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姿态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线的美,在美术中,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运笔节奏美 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肯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体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21个 “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曰:“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 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看来,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内容情感美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 , 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六、心灵意境美 意境,是指人的思维境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 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字为心声。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如山水、云雾、日月、星辰、鱼虫、鸟兽、风雨、水火、雷霆、闪电、歌舞、战斗等等,无不给书家某些启迪。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愈耐人寻味。心灵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可见,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现代书家弘一法师,他的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以上书家创造出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吸收和发展”。如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滔滔不绝的江河,天空飞翔的雄鹰,葱郁有趣的山林等等,都有自身的个性美,同时也有相互间的共性美,那就是自然生动的天趣美,能在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用崭新的眼光去看,那些真正的作品中才有可能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品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言。因为那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内涵。任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17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