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743953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 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 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了。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 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 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 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环境污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陆地,大海同样不能幸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沿海每年发生赤潮的次数是上世纪80年代的3倍。接踵而来的赤潮,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养殖业甚至人类健康和生命都带来危害。然而,用石灰治理赤潮,其后果令人担忧。 所谓“赤潮”,其实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的生成物。它并不仅限于红色,除红色以外有时还可能是蓝色或黑色,即“蓝潮”或“黑潮”,不过人们通常将其统称为“赤潮”。赤潮可以通过3种途径危害海洋生物:一是病毒的传播,这种情况就如同“禽流感”病毒的蔓延,可以使海洋生物受到侵害,大面积死亡,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摄入病毒的海洋生物也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二是赤潮在其生成和增殖过程中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氧,使海水缺氧而导致其他海洋生物的死亡;三是快速和大面积生成的赤潮可以将有些海洋生物的呼吸道堵塞,使其窒息而亡。因此,赤潮的发生必然会给海洋渔业和海洋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那些从事海洋水产养殖的企业或专业户,一旦赤潮袭来,就会把他们多年的资金投入和辛勤劳动在短时间内化为乌有。 面对这种无奈,有人终于在苦心探索后找到了防治的办法,即用石灰来对付随时可能袭来的赤潮。其操作说来也简单,只要发现海面上有赤潮生成并向养殖区域袭来,就立刻出动载有石灰的船只,在赤潮与养殖区域之间的海面上将石灰撒下。石灰遇水成为氢氧化钙,这是一种强碱性物质。别说赤潮,许多生命遇到它都会性命难保。这样,就在赤潮与养殖区之间形成了一条隔离带,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物也就可以躲过一劫了。 但是,这种办法让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英国在治理泰晤士河流域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时的教训。当时为了消除泰晤士河流域工业烟尘中的二氧化硫污染,英国采取了用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来吸收二氧化硫的办法。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钙与水,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自然是减少了,但是那些硫酸钙又排到了泰晤士河里,结果空气污染又变成了河流污染和水污染。后来,英国还是用系统工程的办法解决了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 因此,面对环境问题千万不可以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海面上撒石灰固然可以将造成赤潮的各种生成物杀死,保住水产养殖物,但同时也污染了海水,还杀死了其它海洋生物;如果频繁地向海中撒石灰,这些石灰堆积在海底,将来带给我们的可能又是另一种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还是应当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防止和减少污染物向大海排放,从而减少乃至避免赤潮的发生。这才是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