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ybabyface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想要实现的梦想,梦想永远是和眼泪和汗水在一起的,实现梦想需要脚踏实地努力,不放弃,不抛弃,笑到最后才美丽,坚持梦想,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开学第一课》上许多名人都讲述了自己实现梦想的艰难历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同声翻译家杨孟衡,从小失去双臂的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苦练游泳,他想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进入国家队,当一名国家级的游泳运动员,但是结果是残酷的,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他也曾经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也曾后悔过,痛哭过,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挺了过来,又重返校园读书,最后考上了中山大学。他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怎可能不跌跌撞撞,遇到困难不低头,倒下了再起来,勇敢执着的追求,只有这样才会成功。著名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连考三年大学都失败了,他不管别人的冷嘲热讽,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终于成功创办了世界著名的阿里巴巴网站。这同样说明了一个道理: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无数次失败,但你只要抬头看着你的梦想,坚持梦想,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梦想激发生命中更多的潜能,梦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同学们,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脚踏实地,要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成就梦想!让梦想带领我们前行,照亮我们的人生。 
如此悲苦的命运,常常让我泪眼婆娑。但她那顽强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给了我远离自卑的勇气,坚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种收获,一种悲伤后的快乐,一种痛苦后的幸福,一种爱过之后的刻骨铭心。 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信念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他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励人们摆着不折不挠的追求。坚定信念,成就未来。人生需要信念,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只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拥有玫瑰的芬芳,夺取胜利的桂冠,创造生命的奇迹。2008年,汶川地震,巨大的轰鸣过后,整个县城成为一片废墟,震后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废墟里人有幸存者。什么使他们有如此强的求胜欲呢?有幸存者说:“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就是这个信念拯救了他的生命。这种活下去的信念,也拯救了灾区无数条生命。同样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有人就失去了信念,拥抱死神。曾有人在氧气充足未制冷的冰柜车里冻死,只因为他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可见坚定信念的重要性。谨记,上帝关上了你的门,还会给你留下一扇窗。人不会一辈子都一帆风顺,唯一可做的就是坚定信念,永不放弃。唐恩施里茨在小时候就认为自己适合搞音乐创作,而事实上他唱歌五音不全,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但他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后他自己创作的唱片在美国每周流行唱片曲目中越来越受欢迎,它实现了童年的梦。可见一个人必须坚定信念,坚定信念成就个人辉煌,推动社会发展。哥德坚定了信念60年不动摇成就了《浮士德》,托尔斯泰坚定信念37年不动摇打造出《战争与和平》,曹雪芹坚定信念10年不动摇写下中国古代小说之巅的《红楼梦》等等。8年顽强抗战,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3年谈判,才有了中国入世成功,10多年的努力,才有2008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坚定信念改革,才有国家的繁荣,民族昌盛。坚定信念成就个人辉煌,坚定信念更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信念就像一只鸟儿,在黎明前,大地仍然处于黑暗的时候,它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在人生坎坷的旅途中,有人迷失了自我,信念坚定了他们的决心,燃起希望的灯火,成为照亮前途的灯塔。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就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坚定信念,成功大门永远向我们敞开。拥抱信念,成就美好明天。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是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是没有生活。理想,这个极富魅力、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一直在吸引这人们。崇高的理想,可以点燃人们的生命之火,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召召唤人们奋发向上。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理想,学生的成才不能没有理想。那么,理想是什么?它在精神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如何?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就是人生理想,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对未来都有着自己的奋斗目标。理想是一种同奋斗相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己认为正确并坚信不移的观念。理想和信念,同属精神生活范畴,都是人生的精神支柱,都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特殊反映。理想的本质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信念则是对现实奋斗目标所抱的坚定态度。 理想与信念的辨证关系具体表现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二者又是相互统一的。信念的坚定基于理想的选择。人人都有信念,但唯有科学的信念才能保持它的自觉性、一贯性和坚定性。由于信念的产生在于理性的认识和对信仰对象的选择,因此,只有崇高的理想作为信仰对象,才能确立科学的信念。信仰对象才能成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从而形成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即信念。 理想的实现依靠信念的力量。如果说信念的坚定要由理想感召,那么,理想的现实还需信念的力量。理想的实现要靠信念的导向,在于它作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由衡量、评价、鉴别现实的作用。信念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将为人们的鉴别和判断提供可靠的参照系,使之符合或有益于对理想的追求。一方面在于它坚信追求的理想不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且能够转化为现实;另一方面,表现在使人有坚强的意志,对人的心理、意识和行动起控制、调节作用;再一方面,信念还给人以使命感。一个确立了科学信念的人,会把对理想的追求看作是自己的使命,并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自己的行动符合追求目标的要求,将理想的实现视为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两者结合树立理想信念为我们实现以后的人生目标做铺垫。我们在树立理想信念时,应当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今天的主观理想,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转变为明天的客观现实。 理想在开始时还是在人脑中借助于意识,以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预想的对象,还不是实现了的东西。虽然说理想是反映现实的,但它不是反映现实的存在,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现实存在的一种扬弃的反映,是对某种未来实在的超前反映。这就是说,理想所需要的对象不是在当前的现实中存在的,它以人们所要争取的未来的对象而与当前的现实对象对立。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理想是从现实出发,对未来境界的一种形象设计和理性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又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在这里,一方面,提出理想的过程是由客观到主观、由物质到精神的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完成了,理想被提出了,它才成为人们活动的前提和起点;另一方面,理想在实践中的实现过程又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是理想由主观现象的形态向客观的物质和现实的形态转化的过程。理想与现实的这个运动过程,体现了由客观到主观,又由主观转化为客观的过程。这个运动过程既是矛盾的,又是相互统一的。理想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立足于现实的。 再次,在实践中完善理想。理想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主体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实践,人们对它的认识深化得多、完善得多了。尽管共产主义有统一的目标,但是它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实践上并没有同一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社会理想是如此,个人理想也是如此。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校学生,应该按照党和人民的愿望,按照成才的目标的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想、完善自己的理想、升华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