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tunyu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医院注重加快人才培养,积极实施“科技兴院”战略。2003年创评为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泰山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和威海、莱阳、济南等地医学院校的定点实习医院,医院年均接纳实习生和各地医院的进修人员300余人。长期以来,先后向威海、烟台等地多家医院输送骨干人才100多名,因此在胶东卫生界享有“人才摇篮”的美誉。医院从1994年以来共获科研成果47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被列为省推广项目1项,1995年以来共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1539篇。医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十年代,医院被卫生部树为全国卫生工作的先进典型,《人民日报》在一版头题发表社论“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健康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先后长篇载文赞誉,称其是“飘扬在卫生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庄户人的好医院”;七十年代医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发扬‘庄户医院’精神,勇攀医药科学高峰”的荣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深化改革,科技兴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连续七年获得威海市卫生局局直单位千分考核一等奖,先后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卫生厅、人事厅、建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医院”、“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优质服务“百佳医院”、“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优质服务推荐活动优胜医院”、“全省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全省县级以上医院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先进集体”。护理部还被评选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特别是近几年,医院以行风建设为契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医院面貌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连续多年荣获威海市卫生系统医疗质量检查第一名,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市18家县级以上医院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第一名,从而使这座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八路军医院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人们公认的管理规范、技术精良、初具现代化规模的集医、教、研、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市级医院。1999年分别被山东省卫生厅、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审定为三级乙等医院、爱婴医院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滨州市人民医院 滨州市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 滨州市人民医院西区新院项目简介 一、单位概况 滨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滨州市最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之一。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在职员工1100人,开放床位1000张,年出院人数25000余人次,总资产06亿元。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服务一流,70余项科研项目和技术达到省内、国内领先水平,是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经济状况良好,2006年总收入67亿元,2007年总收入13亿元,年递增5%。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西区新院建设项目位于滨州经济开发区北部,黄河十五路以北,北外环路以南,滨杜路以东,渤海十八路以西,占地面积3亩。项目总建设规模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综合医疗区、老年护理院、康复中心、保健中心、教学培训基地。工程总体设计,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综合医疗区(1000床位),含门诊楼、医技楼、住院部等。项目建设期暂定为1年。 三、建设条件 交通、水、电、气、通讯等方面均已落实。 四、前期进展情况 目前规划已经市规划局批复,项目已经滨州市发改委核准。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其中,医院自有资金投入7亿元,拟利用外资8亿元。 六、效益分析 可实现年营业收入07万元,营业利润为07万元,投资回收期静态约为83年(不含建设期)。 七、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墨子的故事》 墨子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还是一个由许多诸侯国组成的国家。其中楚国是一个大国,宋国是一个小国。 当时,一个着名的工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称为云梯的新式兵器,这种武器又高又大,用于攻打敌国的墙门,在当时可以说是战略性武器。云梯造成后,楚国就准备攻打宋国了,以便检验这种新式武器的效用。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拜见了公输般,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战争。墨子见到公输般后说:“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杀死他”公输般不知是计,听了很不高兴,也没有任何表示。墨子接着说:“我可以给你很多钱,作为你杀人的报酬。”公输般回答说:“我讲道义,不会因为报酬去杀人。”墨子说:“楚国是大国,人口不多而土地辽阔,可是它却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这是非正义战争,你口头上说不杀人,可是一旦发生战争,有多少无辜的平民会因为你的新式武器而死去,这跟你亲手杀人有什么区别呢?” 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推诿说攻打宋国的计划是楚王的决定,于是墨子和公输般去见楚国国王。见了楚国国王,墨子并没有先说战争。他对国王说:“我想请教大王一个问题。”楚王问他是什么问题。墨子说:“现在有人放着自己漂亮的车子不要,却想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己的漂亮华贵衣服不要,却想偷邻居的旧衣服,这是怎样一种人啊?”楚王不知是计,马上说:“这人有偷窃的毛病。”墨子抓子时机,马上说:“楚国有广阔的土地,而宋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这就如同一辆漂亮的车与一辆破车的对比;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物产贫乏,这如同漂亮衣服和旧衣服的对比,所以我认为楚国攻打宋国,跟那个犯了偷窃病的人正是一类人。” 楚王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蛮横地说:“你说得好,但是公输般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一定要攻打宋国的。”墨子不慌不忙地说:“云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厉害,不信我可以与公输般模拟作战。”楚王于是为他们准备了道具,包括城墙,守城的器械,云梯及其它攻城的兵器。公输般模拟攻打宋国的城墙,结果任由他多次改变攻城的战术,都被墨子抵挡住了,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完了,墨子守城的方法还有余。 公输般不甘心失败,对墨子说:“我知道怎么来对付你,我不说。”墨子也说:“我也知道如何对付你,我也不说。”楚王问墨子其中的原因,墨子说:“公输般的意图,不过是杀了我。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来防守楚国的攻打了。可是,我已经把我的方法教给了我的徒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攻入宋国的城门。” 楚王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地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这样,墨子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解除了宋国的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