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3

念奴娇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建筑文化的论文600字内容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_阿清

已采纳
云冈石窟的佛像真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特别是第八窟那个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更是惟妙惟肖你看他悠然自得地骑在孔雀身上,中间一个大脑袋,两眼平视;左右和后面四个小脑袋,东张西望;一双长臂舒展地放在盘坐的两腿上;四只小胳膊却正劈云穿雾,好像要飘飞天外云冈石窟就位于大同市西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在北魏中期开凿的我们一进入山门,迎面就是石窟群,一块写着《云冈石窟》字样的碑立在那里,背景就是石刻群,很是壮观我赶紧过去拍了照,跟着导游往里走去进入石窟中,导游解释说,如今参观只能从第五窟开始到20窟,其他400多窟都不能去了,在修理和维护中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年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成蒙古包似的顶部,从整个画面布局和图像看来北魏是属游牧民族,与我们先前去的蒙古是同个祖宗,里面有一座高17米的释迦牟尼坐像,为云冈最大的佛像旁边雕满了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看的我赞叹不已,古时候他们的雕刻技术就已经这么好了,我们后人不知能否后浪推前浪,无从得知有游客指着雕像上一层灰问导游,如何不清洁一下,导游回答这就是运煤车常年在石窟前公路上开的结果,洗不掉了如今算好了,从前年开始大同市另造了条运煤的路,煤车不再经过这里,想必今后会好些吧从第六窟开始,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骑乘形式各异,令人目不暇接佛传故事浮雕构图精巧,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潮流,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时期"的雕刻十分接近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如此美妙的石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导游的讲解,拍下可以拍的一切,从内心里希望今后的云冈石窟将能以更完整更多的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能保留住这世界文化遗产,供后人瞻仰这第六窟可以用"富丽堂皇"四字形容只见整个洞窟雕满了佛像、菩萨、飞天、瑞鸟、神兽等那佛各有姿态、那菩萨各有千秋、那飞天更是千人千面,无一雷同我细细的打量着一佛,只见那佛交脚正坐,正在修炼佛法又看一菩萨,只见那菩萨一手拿甘露瓶、一手拿柳枝,向人间挥洒着点点甘露我又看了几个手执乐器的飞天,她们有的穿短衣、长裙,有的袒胸赤足穿短衣长裙者,舞姿柔婉典雅,袒胸赤足者,斜披络腋、深目鼻直,舞姿豪放刚健这些翱翔飞舞的飞天确实使人叫绝六窟的平面是正方形进入后室,我看到,后室的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十五米塔柱上的佛像立体感很强,特别是塔柱上层的接引佛,栩栩如生塔柱下层的佛龛内雕有四座佛像,这四座佛像或坐、或倚、或对坐,都形象生动中心塔柱的塔腰处和四壁雕刻着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图我细细的查了一下,大概有33副图这些图表现了释迦牟尼佛的父母、母亲腋下生出释迦牟尼、佛一下生就走了七步,一直到释迦牟尼修炼成佛的全过程画面生动耐人寻味

关于建筑文化的论文600字内容怎么写

237 评论(10)

xsx7252001

你好: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与历史上西欧建筑的剧烈变化大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国画、民乐等相似,有中国自己特有的传统,是延续数千年的独特体系。从都城的规划建设,到建筑的设计施工,乃至于装修装饰,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着很卓越的成就。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加以研究总结,还可以为当今的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 中国的古建筑可谓是数之不尽,中国古建筑多集中于坛庙建筑、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住宅建筑,而这些建筑艺术均在北京城发展到了巅峰。北京的皇城由明代开始规划和建造,王宫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大小共近千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1407年开始建造,1420年全部完工,只用了13年的时间,而这13年中大部分时间花在备材和各种准备工作,真正现场施工只用了五年不到的时间,尔后经过清王朝几百年的修缮和扩建,最终成为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宫殿。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建筑装饰绚丽而多彩。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在唐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各工种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较严格的规定,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程,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的,是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现存宋代的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其建筑特征是,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元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元大都按照汉族传统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个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都城。 元代城市进一步发展了各行各业的作坊、店铺和戏台、酒楼等娱乐性建筑。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传佛教寺院和塔,大都、新疆、云南及东南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中亚各族的工匠也为工艺美术带来了许多外来因素,使汉族工匠在宋、金传统上创造的宫殿、寺、塔和雕塑等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现存元代的建筑有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朝由于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明代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地方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清朝于1723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民间建筑的类型与数量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各民族的建筑也有了发展,地方特色更加显著。皇家和私人的园林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明未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并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就是明清宫殿建筑群的实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8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