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ue
当代建筑科技发展趋势 随着房地产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怎样营造自己栖息的居住空间和环境,对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趋加快,不同国家地区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发展经验,也必将使人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科技化的步伐。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改善居住条件,不断改进室内设备和部品质量,进一步发展完善住宅建筑工业化,研究与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建筑节能和新能,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机器人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环境治理的技术,加强对质量技术与管理研究等。总体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改造房地产 引进、利用高新技术,将其作为住宅产业科技进步的先导和技术革新的动力,将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住宅的生产技术、材料技术、建筑节能、居住环境等方面,为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同时,把建筑科技研究扩展到居住环境与城市建设发展,注重住宅质量功能与环境协调,研究城市规划、土地有效利用、交通水电等设施的发展对住宅科技的相互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居住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注重技术进步与研究成果转化 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可以促进研究开发成果的实际应用,以较少的投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因此,日、美等国非常重视将技术从官方转向民间,从大学、研究所转向企业,从大企业转向中小企业。技术成果最终要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主要采取委托开发、推荐开发、技术转让、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的衔接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注重研究开发投入 日、美等发达国家住宅产业研究开发经费比例大大高于我国,但与本国其它产业相比,还是非常低。这也造成住宅产业的科技水平远落后于其它产业,而且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差别悬殊。科技投入的主体,是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或住宅产业集团。最近几年,国外住宅产业也提出要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快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扩散,用现代科技提高住宅产业及其相关的建筑业、建材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同时,很多著名建筑学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绿色环保、智能化、健康型等类型建筑将形成较大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建筑大行其道 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课题而提出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消耗太大,人类不得不面对资源更加匮乏的境地。怎样节约资源,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建筑师们有两点考虑:一是建筑材料;二是造出来的房子自身消耗的能源要少。从绿色环保建筑的趋势看,一般认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建材和饰材将是市场消费的热点,其中室内装饰材料要求更高,绿色观念更强。具体要求是:绿色墙材,如草墙纸,丝绸墙布等;绿色地材,如环保地毯、保健地板等;绿色板材,如环保型石膏板,在冷热水中浸泡48h不变形、不污染;绿色照明,通过科学设计,形成新型照明环境;绿色家俱,要求自然简单,保持原有木质花纹色彩,避免油漆污染。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兴起一股绿色环保建筑的热潮。我国也已非常重视生态、环保建筑的开发与建设。如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在加紧建设我国首幢生态办公楼,它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空调,收集雨水再利用,全方位采取节能降耗技术,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四分之一,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环境优质,再生建材资源利用率60%。 智能化建筑将成新宠 建筑智能化,从技术的角度看,发展到当前已广泛应用的楼宇自动化控制,是一种保证现代化的建筑内全部设备整体正常运转的技术。智能化建筑首先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和设备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保安和防火。通过电脑控制中心的可视电话和指纹识别系统,对来访者的身分加以辨别和确认,杜绝恶意来访者进入建筑或社区。适时的火灾预警系统不仅对发生的火情发生警报,而且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消防部门,同时启动自动控制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设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住户对设备的要求;二是物业管理者对设备的要求。 居住建筑智能化对建材饰材的要求是巧妙、实用、合理,富有艺术性、装饰性。厨房设施要求系列化、立体化,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物品储藏量,更巧妙地减少油烟、噪声;传统“躺着”的洗浴设备要求“站立”起来,厨房笨重的水池要精巧化,占地过多的浴缸将被保温、节水、占地面积小的浴房代替;衣柜、书架和桌椅进究立体化、储量大,充分利用空间。 居住建筑智能化对安全的要求,从居住建筑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入手去构造安全环境,要将安全防范的技术及管理问题纳入设计标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居家安全度。国内不少地区已开始采用现代高科技,如多媒体安全防范及综合减灾物业管理系统,与社区及建筑物安全设计相结合,确保建筑物安全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健康型建筑和特型建筑将成新的追求 现有的建筑虽然不会对居住者的健康有副作用,但确实存在令人不舒服的因素,如建筑原材料的放射性问题。有的材料,包括建筑用土、混凝土和石材的含氡量比较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建筑材料方面入手,尽量减少可能有害物质的含量;二是加强建筑物的通风。法国有的建筑师在建筑模型完成后要进行“吹风”实验,以观察建筑物的通风性能,完善建筑群的整体规划。 英国住房协会为用户提供的特型建筑,有流线形顶棚、多层玻璃窗,装有太阳能供水和循环用水系统的建筑物,具有采光充分、内部空间灵活以节省建材的21世纪特型居住建筑。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人居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质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居环境的恶化,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为了人类的繁衍和发展,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我们应加大对建筑和科技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实践。 
“政策+标准”驱动钢结构行业发展近年来,钢结构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暖风频吹,政府出台了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多项政策。2019年2月,住建部在《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将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工作;2019年7月,住建部陆续批复了山东、浙江、河南、江西、湖南、四川、宁夏等七省、自治区的试点方案,以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同时,我国钢结构行业的标准体系也逐步完善。其中,于2019年10月实施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规范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全寿命期的建筑设计、部品部(构)件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使用、维护与管理等;于2020年6月实施的《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进一步扫清了行业发展的障碍,加速推动了装配式钢结构在住宅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装配式建筑+新基建”将激发市场需求未来,我国钢结构行业仍将迅速发展。一方面,推动新型建筑(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2019年住建部开展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工作逐步深入,有望推动钢结构行业加速发展以及对传统钢混建筑的替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2019年我国房屋建筑业产值为84万亿元,按照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在不考虑行业整体规模增长的情形下,装配式建筑产值将达到73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随着“新基建”产业领域的投资规模扩大,涉及钢结构需求的特高压建设和5G基站建设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增长需求。其中,在特高压建设方面,2020年国家电网安排电网投资4500亿元,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9000多亿元,整体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其中,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预计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达5411亿元。——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