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6

暴走的大柠檬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英语论文问卷调查设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labo1990

已采纳
应该是Questionnare调查问卷。self-completedquestionnare自填问卷。我这两天刚好在翻译一个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里面全是这个单词。。。

英语论文问卷调查设计

275 评论(15)

Kelumia

小学生英语词汇教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提出 英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与语音、语法、句型、课文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之中体现。要记的词汇很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六年制的学习中必须掌握近1000个单词和相关固定搭配,在口、笔头练习中能够运用。很多学生认为,节节新课有生词,每节课都要记好几个单词或用语,当天记住了,可是过了几天又忘了,而且有些单词或用语很难记,甚至有些单词的构成、读音等看起来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确实不容易记,对小学生来说要记住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其中显而易见的困难包括: 课时少,重复练习机会少,其他课业重,要掌握的词汇中有许多为较难掌握的常用词。在学生中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64%的学生认为从英语课文中学到的词很有限(黄小萍,2000)。相当数量的学生感到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小,读一篇文章耗时长,读起来难以产生兴趣,因而阅读量就小;阅读量小,学到的词汇就少;学到的少,读起来就慢。许多学生就处在这样的负循环之中。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内容 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实质性提高:五年级词汇中的重点词为目标词,这些词课文未曾涉及到,为较难掌握的生词。将课文中出现了的单词在词汇表上一一标出,从而凸现课文中未出现过的单词。选择这些词既可以实验词汇学习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较难掌握的词汇。 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自我创设情景进行词汇的自主学习。 检测教师进行研究的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认为有两种措施是可行的:一是给学生挑出重点词并设定明确的记忆目标;二是提供短而有趣且配上图画的短文和短信息。据此,设计了两种词汇学习方法:一是 短句法;二是短文加图画法。 (二)调查对象 全体五年级学生(五年一班为A 组,五年二班为B 组) (三)调查标准 本次调查的因素为英语词汇测试成绩。实验组(A班)使用的词汇学习方法为短文加图画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从《21世纪报》等英文报上剪取含有目标词的带图画的小段文章,拼组成页,在目标词下划线,复印发给A班学生去记每份材料中所含的15个目标词 。对照组(B班)使用的词汇学习方法为短句法,其做法是将A班所用材料中的目标词列出,每一词给一个含有该词的句子发给B班去记忆。每次发材料时在两班对目标词作相同的少量讲解。受试在学习阶段结束时的成绩为因变量。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运用问卷法、提问法和谈话法。 问卷法:针对学生对词汇的学习掌握进行测试和衡量,得出较为准确地调查结果。 提问法:通过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掌握调查过程中学生对所给学习方法的积极认同和掌握程度。 谈话法:调查学生是否需要此类学习方法及学习之后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具体调查步骤: A.调查理论依据 Craik和Lockhart(1972)提出了“加工水平说”(levels of processing),认为感知事物包括在各个层次上对刺激的分析。初始阶段为诸如线条、角度、亮度、声调以及响度等物体的 、感官的特征;后面的阶段涉及到将输入的信息与脑中储存的抽象概念相配,即进行模式的识别和意义的判断。当一个词被识别时,会引发学习者过去对该词的体验、形象和联想。这 一理论又称“深度加工说”(depth of processing)。此处“深度”指更大程度的语义分析 ,亦称深编码法(elaboration coding)。这种深编码法会产生更持久、更强的记忆痕。 ? Craik和Tulving(1975)的研究显示,记忆得以加强与包含目标词的上下文构成一个结合体的程度相关,并指出与被解码的上下文结合有助于词的记忆,因为一个被解码的语言单之所以 构成一体根据的是记忆者以往的经历。这种构成一体的过去的学习记录,在回忆时便能作为提示重建最初的解码。根据这一理论,为学生提供含有目标词的上下文并配上图画可使学生 有 机会进行初始编码和深编码,从而更有效地记忆这些目标词。 B.调查具体实施: 在A班使用方法一,B班使用方法二。每周第一次上课A、B两班各发一组材料;第 二次上课便测试上次发的材料中的目标词,在下课之前分发第二组材料;总共发了6组材料 ,并进行了6次小测试,然后进行总测试。 调查过程中每发一次材料后进行一次小测试,小测的题目可从15个目标词中
308 评论(13)

dmy_dentist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 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15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