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0

花开雨谢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荆楚文化的论文1000字内容怎样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xiangl2007

已采纳
荆楚文化:说到一个地方的文化,绝对要提到这个地方的历史,荆楚的历史可以从春秋战国时说起,那时的春秋霸主之一楚庄王,战国七雄中的楚国,都是荆楚值得骄傲的,可以提到,最重要的是荆楚名人屈原,不得不提,他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不惧牺牲,在荆楚大地流传不止,现在的划龙舟,就可以喝屈原的典故结合起来阐述荆楚地区受到屈原影响的文化内涵,另外,一句名言:楚虽三户能亡秦,这充分说明了荆楚大地人民的勇敢,忠贞……然后以荆楚大地现存的文化古迹、现在人们的一些活动比如赛龙舟、祭奠炎帝陵等等,结合历史典故,将荆楚大地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来。主要是要能确定你要阐述的荆楚大地文化的核心,然后选择对应的历史典故结合起来阐述就简单了……荆楚大地的文化内涵我认为有几种:悍勇、不服输、忠贞、能吃苦等等

关于荆楚文化的论文1000字内容怎样写

221 评论(12)

wj-qi

俗话说的好,“吃鱼不见鱼”,说的就是鱼糕。因为”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是人们心中好运势的兆头,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去超市里买鱼糕。鱼糕是我们宜都待客的上品,入口香鲜嫩滑,清香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同时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我们这里的一道特色菜,它的制做方法很独到。这不,天气逐渐转凉,也慢慢到了打鱼糕的时段。  幺爹说菜场小贩摊上的鱼糕总是摆在公路旁卖,灰尘多、尾气重,更不卫生,便决定自己动手打鱼糕。我也乐不思蜀地参与其中。  早早地便陪幺爹到菜场的水产部买了两条新鲜肥嫩的大草鱼、一小块肥膘肉、一袋生粉和两板鸡蛋。幺爹先把大草鱼进行打鳞,宰杀干净后从背部剖开,剔去脊骨和胸刺,然后从尾部下刀,推去鱼皮,洗净后取下鱼头,再将洗净的草鱼肉切成普通的鱼块大小。然后将肥膘肉以刀成条。  接着就是鸡蛋的处理。因为比较简单,所以幺爹派我一个人单独完成,我好似接到了像飞船升天般天大的任务,对自己也是信心满满。我的任务就是:将鸡蛋分成蛋清和蛋黄两部分,再将蛋黄用手捏融成液状。接到任务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把手洗干净后,便将鸡蛋熟练地一个个敲碎、再将蛋清和蛋黄倒在手上,左一层右一层地用手当过滤器使,把蛋清分到专门乘蛋清的大钵子里,蛋黄装在另一个钵子里,并摘净当中的碎蛋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偷偷地笑出来,想着完工之后的鱼糕味道该有多么的鲜美,就不禁把浮想化为动力,努力地继续工作起来,要知道,鸡蛋是鱼糕中多么重要的”成员“啊。  处理完鸡蛋后,鱼糕的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再把分好的蛋清倒入鱼肉,并一起制成茸。在古代,人们通常是用石臼和几十斤的大锤将其捣成茸,然而如今科技的飞跃进步,现在的人们都采用绞肉机把鱼肉绞成小丁,再用手细捏成茸的方法,这样既能减轻人工绞肉的负担和麻烦,也使肉茸的质量更高,鱼糕的口感更好,味道更美味。  鱼糕制作到这里就差不多了,这时只要先在蒸屉里铺上一层桌布,再用沸水加以蒸煮,等到鱼糕大致成形的时候,再在鱼糕表面抹上一层鸡蛋黄,再蒸上一小会儿,最后改刀成块,并点上一点“胭脂”,美味又营养的鱼糕就大功告成了!  吃着“自己做出来”的鱼糕,心里就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在制作鱼糕的过程中,我自己虽然没有帮上太多的忙,但我还是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来,千万不能着急,任何的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130 评论(8)

coldmonth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 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楚辞》。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江汉水乡,民间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这一带很早就流传着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楚地民歌,这些因素都是楚辞得以产生的基础。虽然在《诗经》这样一部广泛采录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四方各国民歌的总集中,几乎没有收录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于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楚地方言也难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仅从各方典籍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楚歌来看,其内涵丰富,叙事抒情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 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 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和“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以及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一大批名人,深刻影响着后人。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重要的文化资源。特别是湖北境内是魏、蜀、吴三国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惊心动魄。《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中七十二回的故事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水镜庄、徐庶庙、荆州江陵、惠阳城、古樊城、夷陵、当阳关陵等著名景区,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所谓“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就是生动写照。 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一九九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几百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都有较高知名度和丰富文化内涵。 地方戏曲文化 汉剧角色齐全,长于抒情;楚剧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厚;黄梅采茶戏唱腔丰富,感染力强;潜江花鼓戏,雅俗共赏。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 民间艺术文化 宜昌夷陵区的民间版画、安陆的民间漫画、丹江口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黄梅的桃花和木版年画、阳新的布贴、通山的木雕等,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这些地方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秀美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特色鲜明的三峡文化。 江城文化 武汉地处长江、汉水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三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使武汉市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 现代革命文化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地打响了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
27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