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5

haiqingyzx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数学小论文读后感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月aih

已采纳
华罗庚的故事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数学小论文读后感怎么写

126 评论(15)

Geo!Sun

这个假期我很开心,不仅是玩得开心,而且是有了一份很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可不是过年收的压岁钱,而是交到了一个好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其实就是我们发得《小学生数学报》啊! 没有想到吧!《数学报》里可不仅仅只有数学题,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呢!我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小故事,不仅好玩有趣,还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像名师大讲坛里会讲到课本里没有教过的解题方法,它开阔了我们做题的新思路。比如,我遇到这样一道题:“沿一条大道,每隔3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了301棵,这条大道共长多少米?“这时我想到了有一期中讲到的“扳手指数空数”的方法,马上想到301棵树中间的间隔就是301-1=300(个),300×3=900(米)。我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 我以前不喜欢画线段图来解题,可是看了《数学报》后我发现画线段图真的是解题的好方法,我也喜欢上了用这个方法来做题。如果现在有地同学还在为做不对数学题而困扰的话,我建议你就去读读这个报吧,一定很有帮助的。 报纸上还有一些同学自己写得文章,我觉得他们写得非常好,像半斤八两,韩信切糕啊,好多小故事呢!原来从古到今,数学知识就和我们的生活关系这样的密切啊! 《数学报》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我真喜欢它!
341 评论(15)

BJ_你好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华罗庚很爱国。 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321 评论(10)

fyfy1010

《数学符号史》的启示 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来记数。渐渐地,人们又发明了打绳结来记数的方法,或者在兽皮、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中国古代是用木、竹或骨头制成的小棍来记数,称为算筹。这些记数方法和记数符号慢慢转变成了最早的数字符号(数码)。如今,世界各国都使用阿拉伯数字为标准数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数字符号的产生使得人类能够在时候进行更大规模的记录,进而产生了较早期的数字运算规律,再后来,阿拉伯数字符号的发明使得“算数”往“数学”过度有了可能。而数学运用数字符号表达记录了各种高级的,高度符号化了的,抽象的数学定律。随之产生的还有“几何”。正是这些数学规律使得人类能够量化地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人类的工业开始能够制造出复杂庞大的系统。数学也是近代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重要学科的基础和研究工具。所以说,数字符号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和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之一。 数字符号见证了我们的人类史上光辉传奇
11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