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qq_123
巧 分 苹 果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这建议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家的苹果数都变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只苹果。问:三兄弟每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岁?我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从最终的结果向前推断,即:最终的交换结果是每人得到了8个苹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苹果前有4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再分别加上3,所以现在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怎么样,数学中的趣味还是很多的吧! 
学会观察 用心发现 我和张凌志放学后就一起回家了正好在我们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很多电线杆子,就叫张凌志看,他看着看着,突然眼睛一亮,说:“不然我考你一道题目,好吗?”我开心地说:“我很乐意呀!” 张凌志说:“我们从这里往前走,这里一共有36根电线杆,每两个电线杆中间相隔12米,你能算出从第一个电线杆到最后一根的距离的多少米啊?”我拿起笔纸来算了一算,对张凌志说:“可以用36乘以12等于432米”可张凌志说:“难道第一根柱子也是相隔12米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第一个没有间隔,正确的式子是35乘以12等于420米张凌志说:“是的,你是怎么想的呢?”我说:“有36个电线杆,就会有35个间隔,每个间隔12米,就应该用相隔数量乘以相隔的米数就等于总长度而相隔的数量是35根,相隔的米数是12米,所以就有上面的式子了” 张凌志对我说:“看来你的数学很好哦”之后,我和张凌志就一起回各自的家了 用心去发现,有时候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数学问题哦
数学小论文:年龄问题四年级300字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