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英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但由于我是果树学专业,大家仅供参考哦一、董五辈教授—《分子生物学》作为农学的学生来说,董五辈老师的分子生物学是必修课,必修课也当然有他的含金量。一个大大的阶梯教室,每次几乎坐的都是满满的。除了这个课上课的人确实人数比较多之外,再有就是老师的实力很强,专业知识雄厚,并且精致的全英文PPT和全英文授课,让我这个刚进入研一的小白学起来着实有些吃力。可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慢慢的学会了许多专业的英语名词,例如:翻译,转录,调控,基因表达等,并且对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也有了新的认识。董老师人很好,而且他唯一的宗旨就是把内容讲的足够清晰,尽量让每个人都听懂,所以每个地方她都非常仔细讲解,宁愿讲慢点也让你听懂,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而且老师人性格非常幽默,能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本图片来源于董无辈教授上《分子生物学》的场景)二、匡汉晖教授—全英文的《植物基因组学》匡老师是一个十分严谨、认真的老师,每节课他都会很认真的准备,耐心的讲解,因为我上的是他的全英文《植物基因组学》,对于刚读研究生的我来说,全英文的专业课还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匡老师每次都会以简单明了的英语,手势,以及PPT图片,流程图等来辅助理解。因为现在做植物基础研究,许多地方都会用到基因组学,所以这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学了你就会用的。每节课课后都会布置作业,而且是全英文的题目,要用全英文来作答,解决一个实验的问题,可以说是园艺学专业的研究生的精品课程。(本图片来源于百度—匡汉辉教授)(本图片来源于匡汉辉教授讲全英文《植物基因组学》课场景)三、张金智教授—《植物基因工程》张金智老师是一个语速快,风趣幽默的年轻有为的老师。看上去十分的年轻,而且与同学之间交流互动非常多,他也特别喜欢点我起来回答问题。由于自己本科对于基因工程这方面接触不多,所以也不会做分子实验,那么这个时候一门《植物基因工程》的课是必不可少的了。不仅有12个课时的上课,还会有机会自己做PPT小组讲解,并且还有12个课时的实验,也就是把上课所强调的基础实验流程操作一遍,学以致用,能够加深印象。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目的基因的扩增,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那么其他的也自然会融会贯通了。(本图片来源于百度——张金智教授)(本图片来源于张金智教授讲《植物基因工程》课的场景)其实我觉得研究生期间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很值得去听的,真的是干活,没有水分,只是研究生实验比较多,有的课只能去旁听。不过相对于做实验来说,听课蹭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啊,哈哈。 
近20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科研、开发、推广和有关服务项目70余项,其中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丰收奖2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5项,市级发明奖4项,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各级各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达1000多篇。“十一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跨越计划项目、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农业行业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达8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学院在研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
作为一名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专业大二的学生,首先向大家推荐的就是彭克美老师。动科动医专业的许多课本都是他所编写的。不仅专业能力强,老师还去过日本留学,日语也超级棒。作为一名动科动医专业的学生,刚进大学就经常听学长学姐提起他的名字,语气里充满着对他的敬佩与仰慕。只是很可惜彭克美老师已经退休了,不会再教我们专业课了。但是!!!还有一种途径能听到他的课,那就是报名动科动医学院举办的骨骼拼装大赛,赛前的培训是由彭克美老师上的!!!!虽然只有短短几节课,但是真的让人收益匪浅。 (上图为彭克美老师)第二位为大家推荐的是动科动医专业的陈曦老师的课。陈曦老师教的是动科动医专业的畜牧解剖学,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听听她的课。老师超级温柔,讲课讲的很细,讲课很生动,带着东北口音超级可爱!!!(虽然有东北口音,但是你上课肯定能听懂的) (上图为胡素芬老师)第三位想为大家推荐的老师是外国语学院的胡素芬老师,老师一般是教外国语学院的专业课以及雅思。我接触到这位老师是在跨文化交际的通识课上,老师很温柔,一般她的学生都叫她胡妈,对学生真的很好,很平易近人。老师十分风趣幽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她曾与外国人接触发生的一些趣事,还会和我们分享她旅游的一些所见所闻。老师去过爱丁堡大学留过学,英语发音真的很好听,如果你选她的跨文化交际的通识你真的能学到许多!! (上图为胡素芬老师)
慢慢地来啊!第一年是基础课,有高数 物理 无机、有机化学,动物学,解剖学,英语,政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