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8802
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签约服务的意义在于:第一,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对百姓生活起居,戒烟限酒少盐饮食的宣传和干预,使人们远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疾病,也就就是说不让人们得病。第二,对于以上慢性病的病人进行健康评估,戒烟限酒少盐饮食的宣传和干预,指导用药,使他们通过日常调理和用药就能使病情很稳定,减少住院的机会,大家都清楚住院的花费和在家吃药控制病情的花费不在同一个档次,使人们寿命很长但住院治疗的机会不多。第三,当真正病情严重基层医务人员已经不能处理时,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已经建立的基层,县级医院家庭签约服务团队,病人还在家里没有出发,上级团队已经通过电话了解了大概的病情,已经组织好了抢救团队和设备。病人入院后就能进入上级团队已经准备好的绿色通道,使病人节省了挂号排队的时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间就是生命这个道理谁也懂得。扩展资料: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旨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促进签约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要在保证服务质量基础上,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要根据基层服务能力和签约服务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确定年度工作目标,避免“一刀切”,力戒形式主义和超越实际的指标要求。要完善签约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将签约服务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要重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护理人员上门服务能力,围绕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安宁疗护等上门服务项目开展相关培训。贫困地区要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要求,着力提升乡村医生对主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能力。各地要继续以家庭医生团队为载体,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强化基层医防融合。家庭医生在为签约居民提供诊疗服务时,要将健康档案管理、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治疗服务整合开展。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家庭医生要统筹考虑患者的健康情况,力争在一次门诊服务中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提升服务效率。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要求各地要结合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预约就诊、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卫健委: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如何实现分级诊疗,对基层首诊,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建议,看专家解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家解读《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模式,是新一轮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其中,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恰逢其时。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但这些长期带病生存的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社区干预服务,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血压 / 血糖持续监测、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等;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导致呈现出「高健康需求」与「高服务技术」之间的错位格局,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很难准确找到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就会出现诸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借助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够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呢?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保障制度、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的综合改革」的精神,加强医疗与医保、医药部门的协同性,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联动改革,着重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一体两翼」式的机制创新:「一体」(本体)即通过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围绕签约服务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新型服务模式,赋予家庭医生在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提供、平台资源、团队管理以及考核分配上的自主权力。「两翼」其一是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对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二、三级医院及区域性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等全方位协同支持,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两翼」其二是构建合理的补偿激励机制,围绕契约服务建立医保按签约人头支付服务费的补偿机制,逐步形成与签约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使家庭医生有动力提供更多有价值服务,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借助医保支付方式这个有力杠杆推动改革,同时更加合理配置与使用医保经费,提高医保基金绩效水平。只有实施有效、双赢的联动协同改革,改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百姓就医行为,才能将医疗重心回归社区基层,实现有序就医、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服务满意度的政策目标,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