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 1884-1942)+《社会学渊源》3点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 的创始人。他对语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使用“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探讨语义,认为话语应放在全部的生活方式情景中去理解,话语的意义实质上就是当时当地正在发生的人的活动。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为后来的弗斯“语境学说”(contexturalism)和韩礼德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的铺垫。(韩礼德语言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纯理功能的思想受马林诺夫斯基影响,马研究土著人的语言时报导过土著人使用语言是为了表达“寒暄”功能,“实用”功能和“巫术”功能。寒暄功能相当于韩氏的人际功能,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建立人际关系,但在深度上不足。后两者相当于韩氏的概念功能,涉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内容,但人们要表述的过程概念不止于此。)2、弗斯(JRFirth, 1890-1960)弗斯在语言学研究中所持观点有四:⑴语言学的中心是研究意义和语境;⑵英国的语言学家应讨论语言学史;⑶应当研究音系学,特别是他本人发展了“音韵分析”(prosodicanalysis)的模式;⑷应当研究和描写印度和南亚诸语言,特别是拼字法和音系学。他在⑴和⑶方面的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罗宾斯:“语言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和弗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他的语言环境理论,或更概括地说,是他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中的韵律分析。”)首先,就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来说,第一项甚为重要。受马利诺夫斯基影响,弗斯认识到语言研究应采用功能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方法。弗斯认为语言学的主要目标是分析话语(utterance)的意义;鉴于话语是在真实语境下进行的,它们所衍生的意义应当与语境有联系。在这方面,他丰富了马利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制订了情景语境的具体框架:(1)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人品 参与者的言语活动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2)有关事物(3)言语活动的影响其次,弗斯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语言系统(langue)和言语(parole)。相反,他坚持的一个分析原则是区别“结构”(structure)和“系统”(system)。结构包括内部句法结构的成分,这些成分在相互可以预期的顺序的情况下各有位置。可通用的项目或单位的系统用来说明这些成分的聚合价值。由于弗斯把“系统”一词重新定义为聚合关系,他的学生后来发展了系统语法(systemicgrammar)。再次,弗斯认为语言是说话人所谈事件的集合,是活动的方式,是做“事情”的方法,因此语言学家应当研究事件本身。弗斯的这些观点使得英国的主流语言学家基本上走的是功能主义的、社会学的道路。所谓系统就是“聚合”,就是“选择”,而且是第一性的观点,决定了语言的使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相当于中国“约定俗成”的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胡壮麟3、弗斯→韩礼德对弗斯的评价:关于弗斯的语言理论,英国学家刚特·克利斯(GuntherKress)曾提出两条中肯的批评意见。第一,弗斯从来没有全面的、系统的阐述过自己的理论,他的论文之间缺少一种有机的联系,所以人们很难找出其理论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弗斯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术语或范畴来使各个层次上的描写联系起来。(例如,在论述语境功能时,他没有规定各种语言单位的语境都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等。他的音位理论也缺少一套系统的术语。)最后应该加上一条:弗斯的文章意思模糊,文字晦涩,很难读懂。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虽然弗斯受到了很多批评,可是批评者“一般都不懂得弗斯说的究竟是些什么。”!!!(《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研社1999年298页)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并把它系统化地表述清楚了的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韩礼德从弗斯那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第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规定了“系统”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韩礼德在1985年的一篇文章《系统理论的背景》中写到:当然,“系统”这个概念是源于弗斯的,系统理论也由此得名。与其他大多数基本的概念不同的是,这里所讲的系统只是存在于弗斯的理论框架中,而大多数基本概念(后面!)在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家中颇为常见,尤其是欧洲的流派。——《韩礼德语言学文集》)(语言系统这个概念是由索绪尔最早提出来的,即索绪尔把语言称作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这以后,大多数语言学家把语言看作是“系统的系统”,是“语言单位按一定次序,并且在层次与层次之间有关联的排列”。系统的概念在伦敦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中有了新的定义。弗斯把语言的聚合关系叫做“系统”,把组合关系叫做“结构”。叶姆斯列夫区分了语言的抽象的“系统”和“过程”,系统的底层是聚合关系,过程的底层是链接关系,即组合关系。<;概论>14页韩礼德的系统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也就是说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的清楚明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正因为这样,他的系统语言学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