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表面活性剂相关论文目录格式怎么写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9

418029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表面活性剂相关论文目录格式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uoquanxjj

已采纳
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原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节 原料来源第二节 几种重要表面活性剂原料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烷基苯二、油脂三、高级脂肪酸四、脂肪醇五、脂肪胺六、烷基酚七、α-烯烃八、重烷基苯九、环氧乙烷第二章 以石油为基础的原料第一节 正构烷烃及卤代烷020101 正十二烷020102 正构烷烃020103 1,2-二氯乙烷020104 1-溴癸烷020105 氯代十二烷020106 溴代十二烷020107 氯代十四烷020108 氯代十六烷020109 溴代十六烷020110 碘代十六烷020111 1-氯十八烷020112 溴代十八烷第二节 直链烯烃020201 1-庚烯020202 1-辛烯020203 1-壬烯020204 1-癸烯020205 1-十二烯020206 1-十四烯020207 1-十六烯020208 1-十八烯020209 α-烯烃020210 C10~C13内烯烃第三节 烷基苯020301 苯020302 烷基苯020303 十二烷基苯020304 甲苯第四节 烷基酚020401 混合甲酚020402 苯酚020403 双酚020404 对叔丁基苯酚020405 邻叔丁基苯酚020406 对叔戊基苯酚020407 2,4-二叔丁基苯酚020408 2,6-二叔丁基苯酚020409 仲辛基酚020410 对叔辛基苯酚020411 对异辛基苯酚020412 对壬基酚020413 间十五烷基酚第五节 烷基萘020501 l-甲基萘020502 二异丙基萘020503 2,6-二叔丁基萘第三章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第一节 低级脂肪酸030101 甲酸030102 乙酸030103 丙酸030104 丁酸030105 己酸030106 庚酸030107 丙烯酸030108 甲基丙烯酸030109 己二酸030110 柠檬酸第二节 高级脂肪酸030201 辛酸030202 异辛酸030203 壬酸030204 癸酸030205 10-十一碳烯酸030206 月桂酸030207 肉豆蔻酸030208 棕榈酸030209 硬脂酸030210 12-羟基硬脂酸030211 油酸030212 亚油酸030213 蓖麻油酸030214 二十二烷酸030215 芥酸030216 松香酸030217 环烷酸030218 合成脂肪酸C10~C16酸030219 合成脂肪酸C10~C20酸030220 合成脂肪酸C14~C20酸第三节 脂肪酸酯030301 丙烯酸甲酯030302 丙烯酸乙酯030303 丙烯酸羟丙酯030304 丙烯酸丁酯030305 甲基丙烯酸甲酯030306 月桂酸甲酯030307 十四酸甲酯030308 棕榈酸甲酯030309 硬脂酸甲酯030310 油酸甲酯030311 油酸丁酯030312 蓖麻油酸甲酯030313 糠油酸丁酯第四节 酰氯030401 戊酰氯030402 月桂酰氯030403 十六酰氯030404 硬脂酰氯第五节 其他030501 一氯乙酸030502 一氯乙酸钠030503 马来酸酐030504 邻苯二甲酸酐030505 抗坏血酸030506 苯甲酸030507 没食子酸030508 乳酸第四章 油脂第一节 植物油040101 蓖麻油040102 橄榄油040103 椰子油040104 花生油040105 杏仁油040106 棕榈油040107 棕榈仁油第二节 动物油040201 牛脂040202 羊脂040203 猪脂040204 马脂040205 鱼油第五章 氨基酸050101 甘氨酸050102 β-丙氨酸050103 谷氨酸050104 L-天冬氨酸050105 赖氨酸050106 肌氨酸钠第六章 脂肪醇第一节 低级脂肪醇060101 甲醇060102 正丁醇060103 异丙醇第二节 高级脂肪醇060201 辛醇060202 仲辛醇060203 异辛醇060204 壬醇060205 异壬醇060206 癸醇060207 十二醇060208 十三醇060209 十四醇060210 十六醇060211 十八醇060212 异十八醇060213 山萮醇060214 油醇060215 椰油醇060216 羊毛醇060217 C12~C14醇060218 C14~C16醇060219 C14~C18醇060220 合成C10~C16醇060221 合成C11~C13醇060222 合成C12~C18醇060223 合成C12~C18醇060224 C12醇系列产品060225 C16醇系列产品060226 C18醇系列产品第三节 多元醇060301 二醇060302 聚乙二醇060303 1,2-丙二醇060304 3-氯-1,2-丙二醇060305 甘油060306 季戊四醇060307 木糖醇060308 山梨糖醇060309 甘露醇060310 D-葡萄糖第七章 脂肪胺、酰胺及咪唑啉化合物第一节 伯胺070101 十二烷基伯胺070102 十四烷基伯胺070103 十六烷基伯胺070104 十八烷基伯胺070105 椰油胺070106 油胺070107 牛油胺070108 氢化牛油胺070109 豆油胺第二节 仲胺070201 双十二烷基胺070202 双十四烷基胺070203 双十八烷基胺070204 双椰油基胺070205 双氢化牛脂基胺第三节 叔胺070301 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070302 十四烷基二甲基叔胺070303 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070304 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070305 十二/十四烷基二甲基叔胺070306 十六/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070307 椰油基二甲基叔胺070308 棕榈基二甲基叔胺070309 牛油基二甲基叔胺070310 双辛(癸)烷基甲基叔胺070311 双十二烷基甲基叔胺070312 双十八烷基甲基叔胺070313 三一十二烷基叔胺070314 三一十八烷基叔胺第四节 酰氨基丙基胺070401 椰油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2 肉豆蔻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3 棕榈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4 硬脂酰氨基乙基二乙基叔胺070405 异硬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6 月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7 硬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8 油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070409 山蓊酰氨基丙基二甲基叔胺第五节 低级胺及多胺070501 一甲胺070502 二甲胺070503 三甲胺070504 乙胺070505 二乙胺070506 三乙胺070507 丙胺070508 异丙胺070509 二异丙胺070510 单乙醇胺070511 二乙醇胺070512 三乙醇胺070513 异丙醇胺070514 二异丙醇胺070515 三异丙醇胺070516 二胺070517 N-羟乙基乙二胺070518 N,N-二乙基乙二胺070519 二亚乙基三胺070520 三亚乙基四胺070521 四亚乙基五胺070522 N,N-二甲基-1,3-丙二胺第六节 酰胺070601 丙烯酰胺070602 己内酰胺070603 硬脂酰胺第七节 2-烷基咪唑啉070701 1-羟乙基-2-椰油基咪唑啉070702 1-羟乙基-2-油基咪唑啉070703 1-羟乙基-2-妥尔油基咪唑啉070704 十二烷基咪唑啉第八章 烷基化试剂080001 氯甲烷080002 溴甲烷080003 氯乙烷080004 溴乙烷080005 硫酸二甲酯080006 碳酸二甲酯080007 氯化苄080008 溴化苄080009 丙烯腈080010 氯丙烯080011 苯乙烯第九章 磺化、硫酸化试剂090001 发烟硫酸090002 硫酸090003 氯磺酸090004 三氧化硫090005 氨基磺酸090006 牛磺酸090007 亚硫酸钠090008 亚硫酸氢钠第十章 磷酸化试剂100001 三氯化磷100002 五氧化二磷100003 五氯化磷100004 磷酸100005 三氯氧磷100006 磷酸钠第十一章 环氧烷烃110001 环氧乙烷110002 环氧丙烷110003 环氧氯丙烷第十二章 其他原料第一节 酸碱类120101 硝酸120102 硼酸120103 盐酸120104 硫酸120105 氢氧化钠120106 氢氧化钾120107 氢氧化钙120108 氧化钙120109 氨水120110 氯气120111 过氧化氢第二节 醛酮类120201 甲醛120202 丙酮120203 丁酮参考文献中文索引英文索引

表面活性剂相关论文目录格式怎么写

192 评论(11)

尹口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论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如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消泡和洗涤去污等功能,以及在化妆品中的作用。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和化妆品的分类情况,化妆品的原料以及化妆品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化妆品中常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对化妆品中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功能;应用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乳化、分散、增溶、起泡、清洗、润滑和柔软等。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妆品中所利用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不仅仅是其单一的性能,而是利用其多种性能,因此,表面活性剂是化妆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和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目前,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向疗效性、功能性和天然性方向发展。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进行分类,通常把表面活性剂分为合成表面活性剂、天然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大类。1合成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剂是指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制备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性质上的差异,除与烃基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外,主要与亲水基团类型有关。一般以亲水基团的结构为依据来分类,按亲水基团是否带电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天然表面活性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人们对能源消耗、工艺生产过程、生态学和石油制品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发了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表面活性剂的重大变革。由于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油脂分离精制技术的发展,植物油脂品种的改良及增产,使得大量获得价格较低的高纯度的天然油脂成为可能,新的抗氧化剂的开发成功,解决了天然油脂腐败变质的问题,再加上人们对安全及环保意识的提高,以油脂为原料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天然油脂中最受重视的要数棕榈油和棕榈仁油。3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由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剂特征的化合物。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生物工程领域中研究的新课题。用微生物制取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得到许多难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产物,在结构中引进了新的化学基团,而制得的产物易于被生物完全降解,无毒性,在生态学上是安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亲水基的不同可分为糖脂系、酰基缩氨酸系、磷脂系、脂肪酸系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五类。2表面活性剂的功能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精细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消泡和洗涤去污等多种功能。当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气体被排斥,原来的固-气界面消失,代之以固-液界面,这种现象称为润湿。从普遍意义而言,润湿是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自表面取代的过程。通常把一种物质的颗粒或液滴以及微小的形态分散到另一介质中的过程叫分散。所得到的均匀、稳定的体系叫分散体。乳化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或液晶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的过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后,具有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能力,且溶液呈透明状,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由液体薄膜或固体薄膜隔离开的气泡聚集体称为泡沫,可分为液体泡沫和固体泡沫。在液体泡沫中,液体和气体的界面起主要作用。一般地说,当表面张力低,膜的强度高时,不论是稳定泡沫还是不稳定泡沫,起泡力都较好。溶液的黏度对泡沫稳定在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是增强泡沫液膜的强度;另外,表面黏度大,膜液体不易流动排出,延缓了液膜破裂,而增强了泡沫的稳定性。消泡作用分为破泡和抑泡两种。具有破泡能力的物质称为破泡剂。有效的消泡剂既要能迅速破泡,又要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防止泡沫生成。洗涤去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最广泛、最具有实用意义的基本特性。洗涤去污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与污垢种类、基本性能、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种类和结构密切相关,而其过程又是多种表面现象,如吸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泡沫和增溶等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效应。3化妆品的分类化妆品能对人体面部、皮肤表面、毛发和口腔起清洁保护和美化作用。化妆品的品种多种多样,分类方式也各不相同。按使用部位可分为:皮肤用化妆品、毛发用化妆品、指甲用化妆品和口腔用化妆品。按使用目的可分为:洁净用化妆品、基础保护化妆品、美容化妆品和芳香制品,还可根据化妆品本身的剂型分类。4化妆品的原料制造化妆品所用的原料有很多种,据统计大概有3 000多种。根据化妆品原料在化妆品中所含比例的大小,可分为基质原料和配合原料。基质原料是调配各种化妆品的主体,也成为基础原料。膏霜类的油脂,香粉类的滑石粉等均属基质原料;配合原料是用来改善化妆品的某些性质和赋予色、香等的辅助原料,如膏霜中的乳化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均属配合原料。配合原料在化妆品中的比例虽小,但对化妆品的质量影响却很大。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某一种原料在化妆品中起着基质原料的作用,而在另一化妆品中可能仅起着辅助原料的作用。1基质原料1)油脂类油脂是组成膏霜类化妆品的基本原料,主要起护肤、柔滑和滋润等作用。脂肪酸甘油酯是组成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根据来源又可分为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包括椰子油、橄榄油、蓖麻籽油、杏仁油、花生油、大豆油和棕榈油等。动物油脂包括牛油、猪油、貂油和海龟油等。这些动植物油脂加氢后的产物称为硬化油。在化妆品中常用的硬化油有:硬化椰子油、硬化牛脂、硬化蓖麻油和硬化大豆油等。2)蜡类蜡是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所组成的酯。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固定剂,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调节其黏度,提高液体油的熔点,使用时对皮肤产生柔软的效果。依据来源的不同,蜡类也可分为植物性蜡和动物性蜡。植物性蜡包括巴西棕榈蜡、霍霍巴蜡和小烛树蜡等。动物蜡类包括蜂蜡、羊毛脂蜡、鲸油和虫蜡等。3)高碳烃类用于化妆品原料中的烃类主要包括烷烃和烯烃,它们在化妆品中的主要作用是其溶解作用,净化皮肤表面,还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憎水性油膜,来抑制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提高化妆品的功效。在化妆品中用的主要包括角鲨烷、凡士林、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等。4)粉类粉类是组成香粉、爽身粉、胭脂、牙粉和牙膏等粉类化妆品的基质原料。一般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经
13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