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陆号
网友们对此表示,他为什么不认真,一个文字工作者,文字都不认真,怎么能认真呢? 
引发了极大的连锁反应,大家对大学导师的水平提出了质疑,认为学校管理不严格,而且会造成误人子弟的局面,所以大家议论纷纷。
一篇转自中国学术论坛的《看大教授如何抄文章》帖子发在云南网“金碧杂谈”,标题也随之变成《看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如此抄别人论文》。网友自称费了很大力气找到了两篇文章,比较后发现,李庆生论文中有2800字完全与名叫周济的学者的论文雷同,内容占李论文的1/4。一网友以“游客”身份发表《事实胜于雄辩——请还给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教授清白》,提出对比:李的这篇文章约7900余字,而他的研究“结题材料汇编”共约6万字;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方案”近5万字;出版的1部专著共24600多字;在李的这篇文章中,认可周济的观点并与其文章相同或近似的表述约为1500字,雷同内容近3000字。“本人是搞生物科学研究的,近日在阅读专业文献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云南某高校的李庆生院长、硕士生导师发表在2003年的一篇论述有关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的文章,竟然与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一学者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有着惊人的相似。”2月13日下午,网民游侠客发帖称,李庆生的论文《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简析》约有10000字,与周济1979年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的《试论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新特点》相似。发帖者称,两篇论文有大量相同内容,在一些段落上甚至是字字相同。区别只是: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而已,还有就是周济在论述的过程中还加了一些例子。全文浏览了一下,相同的段落基本上达到了近3000字,也就是说,占了李论文总字数的1/3。例如:在论述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关系时,两篇文章就有一模一样的一段话:“力学、化学和物理学广泛渗入生物学的结果,产生了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这类有重大影响的边缘科学,开拓了生命科学的新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高速发展,并开拓了生物数学这一重要的边缘学科。”据称,李庆生虽然在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周济在1985年《医学与哲学》上发表的文章《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新特点》,为了证明这篇文章有抄袭的可能,发帖者特意列出了何谓“抄袭”的概念,一般来说应当遵循两个标准:第一,被剽窃(抄 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北大教授回应116字微博被指有12处语病,此事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争议,是因为他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应该对文化知识有深刻了解,可是从发出的微博里简单的一些字,竟然有12处语病。虽然有的人认为这只是吹毛求疵,毕竟作为北大教授主要成就是在教导学生上,在微博上也许只是随手一发。当微博发出之后,遭到了其他社会名流的指责,之后也做出了回应,表示不会继续修改。有许多网友表示有的教授连PPT也不会做,这属于正常情况,那么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吧!一,北大教授回应116字微博被指有12处语病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各种论点属于比较正常的事情。这位教授平时也很喜欢发布一些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发布的主要是上海疫情的看法。主要是为上海加油鼓气,本身是一条稀松平常微博,可是从微博里面也很容易看到,连读起来都极其不通畅。可见根本没有经过检查,直接把这条新闻发出去,有可能是用语音转文字直接转出去,也想不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关注这件事情。二,此事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主要是他的身份比较敏感,作为大学教授,可是连中小学生的水平都赶不上。私底下教授相当有才华,在自己的学术上也有成就,单单仅凭微博寥寥数百字就判批判文学造诣太低,这是不客观的。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可以理解,有一小部分网友认为作为学术研究者更应该谨言慎行,对每一个字都应该斟酌一番才发出微博,否则显得特别无知。总之,之后这位北大教授表示很感谢各方面指正,他也不会进行删除,看来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引起了大家的质疑。因为作为北大的教授,声名在外,出现这种错误引起大家的质疑。大家都纷纷认为和他的教授身份非常不符。
一部分网友觉得作为北大的教授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这也不是发表了什么正式的文章,出现问题也很正常。
因为这12处语病都是最基本的一些问题,而这个北大教授却是中文系的教授,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所以才会引发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觉得这个教授的能力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