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我国新婚姻法的利弊论文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5

TBRo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我国新婚姻法的利弊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ITWH聂哲

已采纳
新婚姻法的出台,对我国社会产生三点影响:一是家庭主妇数量将骤减中国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主要依靠体力和手工劳动,故而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性别分工。《七仙女下凡》里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俩好比鸳鸯鸟”,听起来就感觉非常幸福。但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想要享受这么简单的幸福是多么不容易。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事业、家庭和健康,过往很多女人为了成全和支持丈夫的事业,甘愿事业平淡,甚至完全放弃事业,做回织布做衣、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但是新婚姻法的出台,彻底打破了这些女士安逸的美梦,面对事业蒸蒸日上,忙于应酬,早出晚归甚至不归的丈夫,她们无可奈何。没有经济地位,在家里就没有地位,甚至到离婚,自己为家庭作出的巨大牺牲得不到任何补偿,净身出门,那个房子里很快又会有一位新女主人。试想,除非事前进行协议公证和登记相关财产,哪个女人敢冒此百害而无一利的风险?有一种可能,就是少数不熟悉婚姻法且没有见过“猪跑”的天真可爱女性。二是离婚率将逐步赶超欧美虽然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完备的一套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但是众所周知,中国人最善于学习新东西,从而也善于忘记老东西。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伦理道德传统已经被束之高阁。没有物质上的外在约束,没有伦理道德的内在羁绊,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男人主动要求离婚的几率将增大。一项离婚调查显示,44对婚外情中丈夫出轨为38对。在老婚姻法下,丈夫出了轨不愿意分割财产离婚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因此,新婚姻法将给不断高涨的离婚热潮添薪加柴,还怕火焰不高么?三是计划生育问题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歌曲里唱孩子是爸妈甜蜜的负担,自从新婚姻法之后,这个负担将不再甜蜜,面对的将是赤裸裸的现实。由于没有财产分割的羁绊,孩子他爸变心出轨离婚的几率加大,而孩子他妈因为生育和带小孩,还要负责家里养护老人、做家务等工作而影响了个人事业发展和收入,当面临离婚,可怜的孩子要么失去亲生母爱,要么就跟着母亲过没有房子到处蜗居的清苦日子。基于女人与生具来的母性,考虑到这些后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故而会推迟生育甚至不生育。

我国新婚姻法的利弊论文

235 评论(12)

JYG99999

对女性的不公平,太崇洋不适合中国。
107 评论(11)

Clbyy

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是登记一在方名下,且明确了赠与子女的则属于一方财产。  但要是结婚后,加上了另一方名字进行了产权登记变更,则按登记为准来确定财产的归属,如果登记为共同财产即共同所有。
334 评论(12)

徐子陵风

《婚姻法解释(三)》。其中根据司法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买的房子,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视为一方的个人财产" 引起了广泛争议。对于新婚姻法及解释的出台,我们应该更理性、更深刻地看待分析。引起争议的条文,其规定有着对社会现实的规范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出发点和可实施性都是有充分背景和理由的。之所以引起广泛争议,无非是道德、文化上人们认识的落差造成。  新婚姻法这些规定的出台有其背景原因。  一是市场化、高房价等等所带来的价值观的扭曲和婚姻观的不正确。毋须讳言,高而不下的房价沉默了年轻人的梦想和激情,在种种压力下他们变得世俗甚至"愤青",择偶观正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有车有房,父母双亡"、"在宝马上哭而不在自行车上笑"等等,折射出部分人对待婚姻的非理性和误区性。新婚姻法的相应条款有助于厘清界限,明晰权利,对于避免由于上述原因带来的更多争议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是今年来我国离婚率连续增长,离婚案越来越多。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离婚案达5万件,较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这已经是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高增长。这是误入歧途的婚姻观的现实表现,人们忽视了婚姻的温情性, "闪婚闪离"等等层出不穷。新的司法解释更加尤其明确了离婚时对于房产等敏感重要的财产权属分配,使得法官判案有法可依,更加提醒人们将相濡以沫、白首偕老等等美好的词汇找回并在生活中得以体现。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婚姻甚至道德不能仅凭法律来约束,更应通过精神建设来正化,通过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来教育、发展和弘扬。  第一,涉及到精神道德文化领域,我们必须看到,法律是道德的最后一根准绳。婚姻中原本重视的互相扶持、互相敬爱等等核心思想,是法律无法通过条文来约束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婚姻,对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元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通过树立典型、弘扬传统等等方式,倡导婚姻本质的回归。  第二,新婚姻法在操作性上,还可能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房产加名税"、"第三方赠予收回"等等,在实际判决案件上,仍有一个摸索、探究的长期过程。而法律究竟能否在道德滑坡的时候止住向下的加速度,还有待后期的实践结果。  第三,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唱红歌、重孔儒等等一系列活动,是对精神文化的重新重视。在法律之前,我们也确实更应该重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有机地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思想等等加以融合,建立完整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毕竟,法律不是万能的,好的法律环境还要有道德基础才能支撑。我们完善法律,更要完善道德。
121 评论(9)

wang9059

婚姻的利弊都被婚姻法消解了。这就是婚姻法的利弊。
194 评论(8)

沽名钓誉

对于现在的情况,这是合理的法律,以后就很难说!
19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