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 到二〇二〇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文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比较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写论文时给你一个参考资料。-09/16/content_htm
共创和-谐家园又是一年春光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使群情更加振奋,斗志更加高昂。现在,大政方针已定,重在真抓实干。新的岁月,充满活力;新的使命,任重道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储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战略举措,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当前正处于新世纪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始终不渝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更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使改革更有新举措,工作更有新成效。要紧紧抓住和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紧扣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总方向,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家园”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和集约利用,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提升发展的实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关注民生,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城乡、地区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及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影响,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更加重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提高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加重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加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必然。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园,要靠全体人民齐心协力来打造。和-谐社会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喊出来。我们要把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广开活力之源,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各级国家机关要切实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营造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环境;要花大力气搞好文化建设,为共创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根本政治制度,保持和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集中群众智慧,集聚各方力量,激发社会活力,来共同成就我们的伟业。东风吹来,春光无限,神州大地,生机勃勃。新的目标和美景令人振奋,新的机遇和挑战催人奋进。我们要团结一心,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肩负起时代的光荣使命,共创幸福美好的家园。来源: 浙江日报 有删改我们的脚下的土地无时不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科技! ——题记 一千年前,人们过着简单、艰辛的生活。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只求平平安安、吃饱喝足,维持正常的生活,为此人们烧香拜佛,祈祷平安。马车应该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但是价格昂贵,老百姓只得选择徒步。从上海到北京需跋山涉水,若是患上肺炎,便是无药可医,因此人们的寿命很短。 如今,有人发明了手机,缓解了身处异地的人们的相思愁绪;有人发明了飞机,舍去了在外奔波的人们的漫漫路途;有人发明了麻醉剂,避免了被病魔折磨着的人们又一层的痛苦。正是科技使我们的这个地球变小,变小。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享受,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安逸。烧香拜佛依旧存在,不存在的是人们愚笨的观念罢了。 发展至今的医疗技术,几乎可以将生活中所有常见的疾病通通治愈,被延长了寿命的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生命、享受生命。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原本好奇心强烈的人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人类在探索与发明的同时给自我价值以肯定,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曾经,人们惊异于漫天的星斗;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将卫星送到太空。 曾经,人们思索着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立足;如今,我们思索着如何在这明争暗斗的世界里生存。 …… 科技改造者这个社会,我们需正视科技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