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改革开放成就大家乡建设变化新论文1200字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6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改革开放成就大家乡建设变化新论文12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彩糖果宝

已采纳
呵呵,这是我交过的一个作业。(字数,不计空格 3087) 题目:改革开放的一点思考 正文: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周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就把对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写下来。 精神文明建设 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我还记得有这样的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我看不出精神文明建设到底建设在哪里?难道就建设在政治课本上,建设在口头上?我爸爸时常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事,尤其是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在那个物质资料极其匮乏的年代,中国基本没有贪污,没有抢劫,更别提有小偷,绝大部分中国人可以在路上捡到钱归还给失主,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路不拾遗。而当今社会物质方面可以说比我父辈那个年代不知道发达多少,难道因此就可以有更多的劫匪和小偷,可以有更多的贪官?在广州或者深圳生活的人你们有几个在一个月之内都没有遭遇抢劫的? 毛主席那个时代会把有限的致敬用来拍“雷锋”“焦裕禄”这样的榜样的电影,每日宣扬好人好事,有“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的歌曲,在思想上武装所有的中国人,这些影视歌曲,在我小时还能经常接触到,然而现在的只知道嘴皮子上说“精神文明建设”,实际行动上比以前的中共不知道要落后多少了。 物质文明建设 中国建设到现在,物质文明不能说是不丰富。走在北京上海的大道上,满眼都是高楼大厦。然而,这些高楼大厦这些厂房有几个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全国人民从这些物资资料中又享受到了什么?倒是时常听说某某大楼是新加坡人投资的,某某是老美投资建的厂房。如果这些厂房仅仅用来赚取中国人民财富的机器,那会让我觉得今天的这些外资的厂房和解放前西方列强在中国建设的工厂无异。 下面是引用郎咸平《中国的八大危机之详解》中的一段“各位都知道青岛啤酒是我国的著名品牌,你们还认为青岛啤酒还是中国企业吗?告诉你一个数字,青岛国资局控股30%,但是你们知不知道第二大股东是谁?来自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他再多买4%的H股,我们中国的青岛啤酒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外资企业。各位还记得徐工的故事吗?美国的凯利基金要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的学者专家在媒体上对这件事情大家大法,由于大家的努力,成功制止了资产流失的现象。当时的地方政府以什么理由卖给外国人呢?是以负的净资产卖给外国人。负的净资产就可以卖了吗?你有没有那么一点点经济常识啊。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取决于净资产,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对于徐工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盈收的能力,还好没卖,假如以100块钱卖掉,按照我所理解的凯利基金或者类似的基金,一定会把徐工分拆上市或者卖掉,赚到一万块钱。所以从100块价格到一万块他可以赚100倍以上。那么各位了不了解,收购青岛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产业资本,收购徐工的就是金融资本,这两个资本的危害性我们还没有看出来,还在乐观的招商引资,你知不知道招商引资使得这两只秃鹰来席卷中国奄奄一息的制造业。那么你们可能要问我了, 郎教授这样是不是太悲观了,中国制造业我们自己都做不下去了,给外国人能赚钱吗?如果你们有类似的想法呢,你们就太不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了!为什么我说的话那么像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而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讲的话更像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其实错了,我是真正吃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以我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我所以讲的这么社会主义是因为我理解了。” 有人说中国可以从在外资在华工厂中学到先进的技术,难道大家忘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了: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致使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因此这些外资企业,他们会希望中国富强吗?他们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吗?我想这些答案每个人都应该是很清楚的吧! 盲目引进外资使资本输入国本币面临升值压力,有可能引起宏观货币供给失控而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导致非安全因素增加,中国政府无休止地引进投资,增加出口,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巨大,恐怕普通老百姓的财富已经被洗劫了一层了。 弱势群体 同寝室的聊天,大家谈到今天的中国社会中,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列举出一大串来,有农民,下岗工人等等。而他们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又有哪些困难存在? 先说农民,中国的农民,我想人数不会少于6个亿吧,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弱势群体之一。就说我们的家乡吧,虽然这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但执行的力度始终不是很大,有的政策根本就无法执行。仅仅只是少数人得到了实惠,大多数村民依旧徘徊在贫困线上,在一些地区开展的“圈地”运动中,很多农民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而得到的仅仅只有几千元的一次性全额补偿。另外,每年有大量的农民流向城市,形成了另一类弱势群体即“农民工”。然而在城市人眼里,他们仍然是文化素质低、缺乏教养的农民。虽然他们从事城市的很多工作,但大多是诸如建筑、搬运等苦、脏、险、重,城里人不愿从事的累活。虽然也有少数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农民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地入上层社会工作,但在少数世俗城里人眼里,他们依然是农民。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一个社团组织的义工接力计划,当时那个活动是到咱们东大北面的和平区鲁园工会,在那里我们了解到这些进城的农民工,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超出体力劳动的极限,却常被拖欠工资,有的一拖就是一年半载,有的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续,甚至经常出现暴力事件,为追要工资跳楼的事件,那都是被逼的呀!太多这样的事件,惊动了中央,惊动了国务院,甚至出现了总理为农民工追要工资的新闻报道。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实依然存在,而且还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要问,政府劳动监察部门都干了些什么?难道都要等这些农民工被迫以死相抵时才肯出手,平时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事?为什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深入工矿企业等用工部门了解情况,防患未然。再者,国务院总理帮农民工追要工资,一方面体现了总理亲民,另一方面也提示了中国体制中存在的弊端,难道国家总理的工作日程上竟要排上一条为民工追要工资的日程?还有,拖欠民工工资的普遍性是不争的事实,而由此引发的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既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为什么执行起来总是滞后,得不到彻底的落实。 当然,我的见识面有限,经历不足,无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我说的这些现象实实在在的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们要正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真实客观,不要一味只是唱赞歌,粉饰太平而忽略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阶级,让中国的改革更健康、更理性、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总的来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改革开放成就大家乡建设变化新论文1200字

157 评论(8)

亲爱的wqr

三十年巨变 从1978年到2007年改革开放已三十年, 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城镇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只有经历了过去的年代,才深深地感到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无比英明的,无比正确的。老百姓衣领住行等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虽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买布要布票,人们衣着虽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买布要布票,人们衣着的款式颜色很单调每人拥有的衣服数量不多,一套衣服要穿好多年,兄姐长大了,留给弟弟妹妹穿的,常常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再老三,贫穷之家有姐妹共用一条裤子,兄弟共穿一件衣服的,要相亲时有借人家衣服的,当时社会上男女衣服的色彩没有多大差别,就是蓝、黑、灰、军绿组成的服装的主色调。如今每个家庭平分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齐备,冬天怕冷有羽绒服保暖内衣,保暖鞋,夏天不怕热,有桑蚕丝亚麻等透气性好的面料,,各种服装色彩艳丽,款式新颖,把世界点缀得更加多姿多彩。 食---改革开放前,人们吃饭按口粮计划,多数人口粮不够吃,买馒头,烧饼等要粮票,南京人喜喜欢吃米,每月米而按计划供应,每月米的计划不够吃,又不想响面食,各种蔬菜水果品种很少,鸡鱼肉蛋等副仪食品很紧张,买肉要肉票,买糖要买糖票,连买豆腐都要票,各种购物计划票琳琅满目,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从此土地利用率很高,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粮食取消了计划供应,发展到市场供应,农民家家户户粮食响不完,还能卖余粮,这样又促进了猪牛羊鸡鸭鱼等副食品养殖业的生产,如今我国城乡人民吃粮吃油不用计划,副食品应有尽有,各种蔬菜水果品种齐全,饮食结构有了很大进步,百姓们从温饱型向健康发展。 住---改革开放前,农村多数人住的是泥土墙,茅草房,三代同堂是很普通的事,四代同堂也很多,由于穷盖不起房子烧饭是用土砖灶,用碎草烧火,来还要拉风箱,家中没有一样电器,晚上点煤油灯,当时洋油还要按计划,当时人们向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朝下,现在这些都已一一变成现实,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还用上季自来水,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样样都有,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少人将小套换成了大套,电脑,空调等大部分家庭都有,90%以上人手一部手机。 行---改革开放前,农村的人外出以步行为主当时农村很少有人有自行车的,我上中学时学校离家有十几公里地,我们当时早早起床步行到学校的,当时社会流行三转一响的说法,三转就是收音机,如果哪家女儿出嫁有三转一响赔嫁或收到这样的彩礼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人外出乘车很不方便,要步行很远的路程到县城才有长途汽车,而且班次很少,如今家爱户户的自行车,不少人家有电动车,摩托车,还有人家有汽车,农村后来流传出了这样的话,林致富,先修路,“现在农村村村有公路,汽车通到了家门口,不少家农民当上了公交司机和售票员,近几年还修了铁路,外出乘火车还是乘汽车随便选择,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外出还做飞机呢,读中学时我们看的科幻书集,什么太阳能,火箭上天,摇控,当时认为是天方夜谭,而现在都一一变成了现实,八十年代初我们看的影片《追捕》,看到真优美家每个房间都有一台电视机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我们老百姓得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今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年革命性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三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区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推,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这30年来许许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改革开放是一次创举,是在中国共产党支部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历程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支部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十几亿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展大国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31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