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城
论文就像是作文,构思很重要。先选好题,再到学校图书馆(一般都不需要钱下载)下载相关内容的学术论文作参考。再找几个参考模板,每天写一部分。一星期差不多就可以成型了,再加一星期去细读、修改,毕业论文基本就完成了。 
毕业论文经过提纲、初稿、二稿、定稿后的最终成绩是在导师初评成绩的基础上,经过学院审核后确定的,参加答辩的学生的论文最终成绩以答辩成绩为准。整个周期大概需要半年时间。
毕业论文一般是都会让通过的。毕业论文过不过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论文质量,二是答辩表现。毕业生只要准备充分都能过。毕业论文答辩技巧1、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被问到的问题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不要过度争辩。2、穿着得体。女生可以淡妆,男生可以正装。答辩一般在五月,天气比较热,所以建议选择合适的衣服很重要。3、答辩PPT不要过于炫技,甚至不建议动画,模板简约正式一点好,内容简洁明了,更不要全程念PPT了。4、论文格式。这本来是答辩之前的事情,但还是要强调一点,提交的终稿一定要仔细检查文章的排版、格式,因为评委们并不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当他们看不懂文章的内容时,排版格式自然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终于把这篇耗时如马拉松一般的文章写完,准备下午就到学校打印部打出来,然后找个地方投走。回想一下,这篇文章从2009年底开始琢磨,然后是收集与研读相关文献、并曾在两个不同场合交流过,这期间还被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打断,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写了一年多,实在是让人有些疲惫。目前还有几个想法也是想了好几年,目前还处于这样的循环中,我实在不知道何时才能把它们写出来?由此,不禁想到,一篇文章要写多久?按照我的粗浅经验,一篇学术文章(文科类)的写作时间大体由四部分构成:1构思阶段;2阅读文献阶段;3写作阶段;4润色阶段。细致追究起来,构思阶段的时间是最不好确定的,它往往是你在以前的阅读过程中突然想到的一些比较好的想法,或者对于老问题的持久追踪带来的,在一篇文章的总体时间构成中大约占20%的比例,在不断地琢磨中,一些想法的轮廓以及脉络逐渐清晰,它可能贯穿文章的始终,即便到最后你都可能有新的改变。阅读文献阶段在一篇文章的时间构成中是占最大比例的部分,对于文科来说,大约要占到文章的50%时间。具体来说,平均下来写一篇文章大约要阅读10本书以及10篇文章,而读完10本书大约就要花上三个月以上的时间,10篇文章至少也要花上1个月的时间,这样算来就相当于5个月的时间。写作阶段要占到时间的20%,一篇文章一旦超过5000字,就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安排,这些东西处理起来也是不轻松的事情,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好的想法、严谨的论证结构以及漂亮的文笔。做起来谈何容易,即便今天,我也是仍在缓慢的摸索中。这个阶段就是一个高级手艺活阶段,它需要的是你对文字的驾驭与把握能力,我们的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些东西,尤其是靠文字吃饭的这些人。从哲学角度来说,我比较喜欢罗素文字的(柏拉图也是如此)清晰明了与萨特文字的延展能力(法国传统的文字都有很好的延展能力,这点真的需要想象力)。尝试把两者的风格结合起来,一直是我的目标和理想。呵呵,目标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指导方向的。希望在我死的时候,能有个把文字达到这个梦寐以求的境界。最后说说润色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要占到文章写作时间的10%。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舍得花这么多时间来润色一篇文章,导致我们的文章总是粗加工产品。当下的考评机制已经容不下你如此奢侈地润色文章了。毕竟,一篇文章完成的大概时间要用10个月,如果再加上高度不确定的审稿录用时间,一篇文章从构思、写作到最后的发表,一路下来就要耗去至少一年半的时间,这样玩下来,早被学校考核毙掉了。出于生存的考虑,对于时间,我们就无形中开始偷工减料,能省就省,结果就是润色时间首当其冲被省略。对于文章来说,润色阶段相当于精加工,这里有很多事要做,一些细节的东西都在这里呈现,即便再仔细,也会有疏漏和遗憾发生,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通常来说,文章到这个阶段,作者已经精疲力竭,渴望早点结束这种痛苦的折磨。最后总是强忍着,再看一遍。以前曾对学生们说过,我自己发表过的文字,我从来不去看,只是因为,在之前看得太多的缘故,已经心生厌倦了。以前也曾撰文,希望国家能够以政策安排形式定期收购那些优秀的文字。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政策形式鼓励人们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做出漂亮的文字作品。这是一种鼓励慢的政策。没有多少人从心里想浮躁,所谓的浮躁大都是生存压力下的一种应对策略而已。不管怎样,文章乃天下公器,从业者还是要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书写。当那些莫名者或后人还能记得你的作品时,所有的痛苦坚持都是值得的,那也是历史给予你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