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729
以社会的呼吁,追求为主线,以历史,人物为代表引入真善美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资料:语文,真善美的使者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的口袋鼓了,脑袋空了;在金钱突出的今天,人们固有的思想动摇了,道德水平下降了。未成年人尤其如此:见了老师直呼其名,与老人孕妇争抢座位,出口成“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恰好似一声惊雷,震撼着那些幼小的心灵;又好似枯木逢春,久旱逢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寄托。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阶段”和“关键时期”。前人讲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思想道德的氛围,让学生真心感受真善美: 一、环境熏陶----让教室充满文化气息 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使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文化,文化,根本在化,内化、升华、融合、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我利用班级的墙报、队角展示学生心灵手巧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表扬,宣传真善美在课堂上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文本或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肯定。 二、文本陶冶----让语文感化孩子的心灵 语文,博大而精深。在形形色色的文本阅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丰富的人文气息。语文文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道德教材。过去,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说不重视,而是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陈旧形式,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因而收效不好。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莫高窟》、《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等文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风景名胜:在《卢沟桥烽火》、《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中感受改革开放后的丰硕成果;回眸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灾难,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认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更可以从《给予是快乐的》、《做一片美的叶子》、《黄河的主人》等作品中感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确的生活太、做人准则 这些就如同船在大海航行的航标,成为永远激励学生前进的不懈动力,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三、阅读拓展----在多彩的生活中升华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未成年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未成年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语文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宣扬“跟着感觉走”,鄙薄理性思考,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把挥霍、浪费当时尚,玩“酷”扮“帅”充“潇洒”,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这些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本身讲究积累阅读,何不趁此时机推荐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名著、名篇,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幼小的心田。 所谓教育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只要心系教育,面向未来,敢于大胆探索实践,善于创造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用智慧和师爱去开启学生的心锁,让他们从小走正道,让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追求上进。就能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排头兵,就能开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新局面。 
包容—真善美的闪光 孟 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诗的美就蕴藉包容的美。 文豪雨果就曾说:世界上最宽阔者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人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正如俗谚:将军额前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包容,是虚怀若谷,求同存异;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以和为贵,以德报怨等等,是人的情操的升华,真善美的闪光。 世界需要包容,人应学会包容。 包容是快乐的源泉。学会包容,不以物喜,不为己悲,生活就充满阳光。别怨天空阴霾,或许这正好给在大野中耕耘、勘探辛劳的人们投下凉爽;别怨公交车偶然短暂迟到,或许司机正在用这分秒时间扶掖一位老人上车;别怨旁人的缺点,或许他也在忍受像你一样的缺点的折磨;别怨命运坎坷,或许它正在磨砺你的意志。少抱怨,多包容,才能在世间播撒快乐的种子。 包容是友谊的基石。真正的友情,从真诚开始,用包容维护。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是因包容而凝结友谊,共同保国。林肯在政治舞台上活跃时,常有一批人和他对立;他入主白宫后,并未报复这种势力,而是包容化为朋友。 包容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公子小白尽弃前嫌,任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首霸。诸葛亮更是以宽广胸怀赢得孟获和少数民族的信服。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大胸襟,学会包容,能把胜利也包容过来。 但包容不是纵容,不是全部容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下句:“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假恶丑不能包容,因为那是对卑鄙罪愆的包容。 或许,多一点包容,便不会有伊拉克的战火硝烟,巴以形势的纷乱动荡。 我们伟大祖国,要建立和谐社会,要争取和平统一,也需包容。 学会包容,让心灵拂扫暗影,卸除负担,驰骋在更广阔的天地!人天生下来便有“调皮”与“不调皮”,不同的作坊磨出的面粉有粗有细。我引为自豪,我的父亲和母亲的眼神从未流失过善意和美感。我们三个傻乎乎的脑袋从未流失过忠诚,父亲在生意场上的诚信,母亲与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因我无知,我的品性在不断地发展、净化。因我渐渐看清了世道,我看到了自我,我该怎么做 巨变着,我圆方的傻脑袋在不断地爆裂、怒吼。我的脸已不在是滑润,我的眼神中充满愤恨与悲哀,更多是百般的无奈。“真善美”多么神圣的字眼啊,当它再一次苏醒的时候,我好似获得了新生的活力——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应该不屈地斗争,不屈地站立。谁?侮辱这三个字,我心里不由擦起一把怒火。 “适应社会,应该伪装自己,还要欺骗别人。”说这话是长辈,而我的牙齿和拳头照样是拧紧了——无论是谁说的,我都一样恨他。驱逐了“真善美”,可恶,可恨的现实主义。 理想的社会是不需要伪装的,需要“真善美”。可我多么微小,我知道他们在伪装,甚至在我的身边,我的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请告诉我,你们一定不是伪装的人。和我想象的一样,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