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9

guygu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教育作文800字高中议论文答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ust802mc

已采纳
对于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诟病的,我本人也希望祖国能够人才辈出,但是按照现在这个教育情况,基本是在大量的埋没人才,而很难出大量的高端人才。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很难产生大量的人才呢,首先,学生们初中上高中,高中上大学的目的都是很不正确的,很多人上高中时的目的是这个学校升学率高,将来能考上个好大学,而不去管上这所高中是否能真正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从高中上大学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将来能上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能够赚很多钱,过上更舒服的生活,我想这是中国教育很失败的一点,和国外的教育注重培养个人兴趣的出发点相比,我们的教育就显得可笑了,当一个人在他走入社会时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不论这个人贫穷还是富有,下半辈子基本都是为了工作赚钱活着,而不知道工作如果和他的乐趣是一个事情,那他的一生是快乐的做他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在工作。我们再具体说兴趣,这个兴趣要是真的到高中以后再培养已经很晚了,要从小学和初中教育就开始了,孩子真正喜欢什么,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去鼎力支持,不要总去说数学外语必须得学好,不能偏科等等,只要孩子喜欢化学,他感到化学是如此神奇,他已经深深的喜欢上化学时,那么当他需要使用数学来处理化学问题时,他自己就会去学习数学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小学和初中从来就没有将个人兴趣作为一件事情来看待,甚至孩子喜欢时家长还去扼杀之,最终将一个小孩的兴趣彻底抹杀,等到了高中,孩子长大了,懂些事了,这时他就开始迷茫,是学文科好呢,还是理科好呢,大多是凭着自己成绩好的就选哪个学了算了,他学的是理科,但实际上他擅长的可能是文科,他学的是文科,实际上可能他擅长的是理科,就这样,等到了报考大学的时间,这时,这些同学又开始迷茫了,是报考哪个专业好呢,自己的兴趣就没培养出来,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最终选择了个毕业后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就注定他的一生没有机会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了。再说说我们大学,中国的大学是不能够轻易转专业的,这样就基本没有机会让你选择做喜欢做的事情了。许多大学生毕业时并不喜欢他学的专业,也不知道将来自己该去做什么,这直接导致工作不理想,竞争压力又大,自己会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痛苦,这都不能怪学生,完全是中国的教育失败。另外中国的大学足额的扩招,只考虑专业的生源多不多,不考虑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率,这是学校的不负责任,也是国家的领导无方,总体的布局都不去统计把握。从上面的各方面综合来看就是:中国很多学生小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语文,初中只为了能考个好高中,不去了解物理化学的内涵,到了高中目的就明显了,就为了能上个好大学,家长才不去管你到底喜欢什么呢,上了大学,专业学起来并不喜欢,可已经晚了,换不了了,就这样对付毕了业。这样的大学生有什么竞争力呢,怎么能够成为人才呢。总体而言,要改善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初中时就应该全力去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从高中时,应该更深入去学习自己的爱好专业,并且在高考之前有大学的人来引导说哪个专业是具体学习的哪方面知识,将来毕业时要做什么,学习这个专业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当真正上了大学,接触到真正深入的专业课程,这时学生才能够专心自愿的去学习这个专业,但如果学生们这时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追求的,那这时就应该给予转专业的机会,但是,转专业是有条件的,你既然喜欢这个专业,那一定要通过这个专业的一些初级考试,而且,大学应该根据就业率严格控制专业人数,这个转的考试内容也应该根据人数的控制加深难度。当这样毕业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专业的知识是很好的,将来竞争力不但强,也乐于从事这项事业。

中国教育作文800字高中议论文答案

327 评论(9)

liurougang

这个问题,有点大。你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当做是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你可以提出一些应试教育的不足,然后再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些强项。那当然,你要在这两者之间,说明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所要坚持的什么样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历这个拐弯点,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我国目前没办法一步到位,说明一下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334 评论(9)

luowenhe

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对比。 中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别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十分独特而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打椅子”。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妈妈会很“心疼地”把孩子从地上扶起来,一边安抚孩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十分独特而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打椅子”。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妈妈会很“心疼地”把孩子从地上扶起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指着椅子说:都是“这个椅子”不好,让俺宝宝摔倒了,妈妈打“这个椅子”给宝宝出气,于是妈妈就使劲地拍打“那把椅子”。  显然,“那把椅子”是不会错的,当然母亲似乎也是没有错的,只是她在安慰儿子的时候,用错了教育的方法而已。  儿子会从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训”吗?  我想是不会的,而且儿子很可能还会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为儿子看到有错的是“椅子”,而不是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方法还很容易培养儿子推脱责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惯性思维。当他慢慢长大,被人生路上的一些“沟沟坎坎”而“绊倒”的时候,他也会养成找各种客观理由而不愿意自责自省的坏习惯。  一位旅居日本东京的中国母亲回国省亲,和国内亲人谈到“打椅子”现象时,说了她在日本的见闻。这位母亲说,日本东京的一个家庭,看到一个3岁的孩子在客厅走动的时候不小心被茶几碰倒,顿时大哭起来。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让她感觉“吃惊”。那位日本妈妈听到儿子的哭声,就过来把他扶起,既没有安慰儿子,也没有拍打茶几,而是郑重其事地说:儿子,你再重新走一遍!于是那个哭泣的孩子就真的再走了一遍。结果儿子走第二遍时,没有碰到茶几。  中国母亲以为日本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到此结束。没有想到,接下来,日本妈妈立刻对儿子说道:一个小孩会碰到茶几,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是你走得太快,第二是你走路的时候没有看着前面,第三是你走路的时候在想着别的东西。那么你刚才被茶几碰倒,是哪一种情况呢?最后,中国母亲感慨地说,那位东京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对她而言,不亚于进行一场家庭教育的“革命”。  无独有偶,一位刚到美国定居的年轻中国母亲在给家人发的一封电子邮件里,也描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位年轻的中国母亲在电子邮件里这样写道:一天上午,我从商店出来在路边等车,看见一个年轻的美国妈妈带着一个小孩走在人行横道上,孩子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小孩突然摔了一跤,年轻的美国妈妈走到孩子身边,并没有弯下身子把儿子扶起,而是大声说了一句:卢迪,男子汉,站起来!然而,那个小孩子显然是摔疼了,不但没有从地上站起来,还开始哭了起来。没有想到,那个年轻的美国妈妈又对孩子说了一声:卢迪,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会站起来!也许是妈妈的鼓励,那个孩子真的从摔倒的地方站了起来。  年轻的美国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走到路边,然后蹲下身子,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又说:知道吗?卢迪,以后再摔倒,要学会自己站起来,你看你刚才的样子,像个咱们家的男子汉吗?你在家里不是说过,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刚才那样子怎么保护妈妈呀?  在电子邮件的结尾,年轻的中国母亲又写道:看到美国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才知道自己以前在国内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落后甚至是错误的。也许国外年轻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并非绝对正确,但却不能不引起中国母亲的反思
184 评论(12)

renzhu2008

谈教育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职能,教育部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与历史传统的思想意识更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       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一切上层建筑都来源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济基础。这种农耕的小生产方式形成了一整套宗法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家有家长,国有国君,地方有民之父母官。忠君、孝父、尊师成为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上对下关系就是教育、指挥、训导。下对上就是接受、服从、聆听。中国几千年来就是在这种农耕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中慢慢悠悠地向前发展,没有多少外来干扰。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中华民族好像坐在一个大圈椅中,前面是浩瀚无边的太平洋,后面是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阿尔泰山围起来的圈椅靠背。中华民族在这样一个封闭环境中,各兄弟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溶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清朝初年达到了鼎盛时期。此前虽有过日本海盗在东南沿海进行骚扰等局部外侵,但大体上没有外国能跨越东、西两面的天然屏障,来打乱中华民族慢慢悠悠的发展进程。19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产生了飞跃,进入现代大工业飞速发展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强国极力向外侵略扩张。中国的天然屏障再也挡不住西方的坚船利炮,海上大门洞开。西方人在撬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人狩猎文化的理念。狩猎民族重视快速和攻击,因而形成了不依赖他人的独立意识,积极进取和团队协同的整体意识。西方各民族具有狩猎民族的特性。他们的观念是优胜劣败。胜者为优,理应存在,败者为劣,理应淘汰。这种理念是和现代大工业生产经济相适应的。快节奏,争速度是现代大工业时代的特点。在此新形势下,以小生产意识为基础的封建思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大工业时代的要求。而这一思想体系却牢固地束缚着中国人的头脑,阻碍中国人的前进步伐。日本虽然也有中国封建意识的影响,毕竟是程度较轻,通过明治维新发展了资本主义,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却以失败告终。新中国成立后,小生产思想意识仍然是我国几次遭受挫折的根源,当然也是我国教育各种弊端的总根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古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因此并不影响社会慢慢悠悠地向前发展,也曾有过辉煌时期。现在是以生产社会化为特点的大工业生产时代。经济基础变了,再慢慢发展就不行了。必须更新观念,认识小生产意识对现代社会的危害性。因此可以说小生产意识及其衍生的教育思想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它是我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百病之源。
30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