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elyn月影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古文《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如果真是如此,那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恶人呢?如果天生性善,想必其恶应该是后天形成的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接下去的两句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了!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同一父母所生,长大后个性迥然不同,想必也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啊!它可以使一个原本个性善良的人渐渐走向不归路,也可以让两个同时、同地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个性完全不同。环境就像个老师,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孟子的母亲最了解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小孩子,有样学样的本能,更容易学到不好的习惯,这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当初孟母没有这样做,也许就没有孟子这样的一个旷世伟人,真是环境造就圣人啊!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每个人事事都受环境的影响,晏子春秋上曾有“南橘北枳”一语,就是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为淮南的环境适合它的成长,所结的果实饱满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北,没有丰霈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不可口的枳。这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上的各个例子,都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且远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被环境影响的经验。父亲是医生,儿子也可能选医生这一行;父亲经商,儿子也可能经商;父亲是黑道,是贩毒,儿子也可能学坏。这也就是“家学渊源”的道理。所以不论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应该塑造一个优质的环境,让每一个小孩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不会有“不良青少年”这一词了。社会就像个大染缸,造就出许多不同的人,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一个认真努力的学生,到了一个读书风气不好的班级,想不受影响也难,不知不觉日久就会被同化了。环境的魔力是难以抗拒的。所以一个社会要好,先要导正社会风气。一个学校要好,先要树立优良的校风。一个班级要好,先要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一个人要学习成长走向正途,环境的选择就更显重要了。外部环境对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在某些时候,某些环境下可以做的非常优秀,而在有些环境下,却表现的不理想。是一个外部的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一个人是一种催化剂。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那天和我在网络上QQ聊天,我说,在北京发展应该比西安好吧,北京的各种条件都比西安好,而且机会也比西安的多,他说其实更多的是,北京对他的成功是一种催化剂,是那种成功的环境,对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做作。我们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实更多带给我们的应当是一种眼界的开阔,一种思维的放大,和一些看不到的新事物。我其实早都渴望去一个新的环境里刺激自己的潜力细胞了,我相信自己有许多许多的潜力没有开发出来。我相信一个成功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决定性的,当然一个人小时候的学习环境,更是对这个人的一生起决定性质的。周围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改变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我们的成功能早一天来临,我们就要努力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吧!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岁看 老”,一个人的品性绝大部分由小时候 就决定下来了。家庭教育无疑是人一 生中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 育。我的父母不能给我创造什么富二 代官二代的条件,但是我会一辈子感 激他们教会了我很多这生受用的品小时候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就是 每天吃饭时候,爸妈总是关照自己, 不管吃饱了还是没吃饱,不准离开饭 桌。不准到处乱跑,不要用手吃饭。 饭桌礼仪是现在很多小孩子缺少的。 那时候父母好像从来不会端着碗跟在 自己身后“囡囡啊,不要跑,乖乖来吃 饭!”这种样子,而现在好多爷爷奶奶 总会跟在自己家宝贝孙子孙女身后, 弓着身子追着喂饭。还记得有一次早 晨吃早饭,那时也还小什么都不懂。 看着大人喝粥时候下饭的萝卜干,人 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得不到的才 是最好的。于是我看着就眼馋,就也 要吃,妈妈给我一小块我还不满意非 要吃一整个。那可是比我拳头还大的 一个酱萝卜啊,那得多咸啊。爸爸在 桌边都“威胁”过我肯定吃不掉的,就 不要拿那么多。小时候肯定小脾气倔 啊,我偏不!偏要拿一整个来吃,结 果咬了一口就咸的不行,就想扔着不 吃了,严父这时候就来了,非要我吃 下去,毕竟是自己要拿一整个就要拿 多少吃多少。吃吃剩剩不应该!那时 候才三四岁啊,老大一个萝卜啃下 去,喝了整整三大杯的水,吃完了父 亲竟是赞许的表情。自从那次以后, 不管吃什么,都永远会记得,“适 度”两个字。不想再给自己苦头吃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 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对孩子适当合理 的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 的影响的,孩子从最懵懂的时候就开 始效仿父母,因为可能是年龄小,父 母是他们最最亲近的人,父母的形象 在孩子眼中无形中就变得是他们认为 最最伟大的人,小时候我就觉得我的 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有父母在, 没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我那时候就 去学习着父母的所有动作,后来妈妈 和我讲到小时候的趣事的时候,妈妈 说我那时候刚刚学会走路,看到妈妈 他们那样笔直的走着下楼梯,心里那 叫个倾慕啊,于是也学着他们走路的 姿势,结果,没走稳,从楼梯摔了下 来,不过所幸的是没有大碍。这是一 个不恰当的效仿,但是也可是以说明 了父母对小孩子的影响。我的爸爸妈 妈是宽容仁慈的人,他们觉得做人就应当如此,待人真诚,从 小,爸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如果我犯 了一点点不符合做人的原则的事,他 们就会严厉的惩罚我,并且要教育个 好半天。但是对于那种小错误,他们 总会宽容我,对我讲一些道理,让我 认识自己的错误之处,然后就再也不 会犯类似的错误了。当然,这是我做 了错事,小时候,考试得了满分,爸 妈就会夸奖一下,然后鼓励我继续努 力,这是我最最高兴的事,让我亲爱 的父母为我感到自豪,这样,让我有 了接下去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从 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里, 让我对生活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未来虽然遥远,但是只要我们脚踏实 地的去努力,也许惊喜总在不远的地当然,我看到一些家庭教育比较 失败的例子,外婆家旁边有个小孩 子,小时候做一些偷窃的事情,那时 候小,没有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 他们家里的人知道后,并没有好好的 对小孩子进行教育,而是依旧宠溺着 孩子,不舍得说他,小孩子时间久 了,觉得每次偷窃都没事,因为有爸 妈罩着,而且没有到达法定年龄,不 会被警察抓走。后来,到了法定年 龄,他依旧不改,在一次偷窃后被警 察抓走了,后来听外婆说,那个孩子 在警察局里哭着说后悔偷窃,说要好 好工作,不再这样偷窃,可是都无济 于事了,他被判了刑,具体多久我不 记得了,只是外婆告诉我,他的家人 伤心的哭,可是也没用,过分的宠溺 最终只会造就就样的悲剧,正值青春 年华的少年,却要在不见天日的牢房 里度过,成为他一生的污点。这是很 令人可惜的事情,针对这件事,我觉 得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反思,教育,不 仅要从小教育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还要像家长们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 过分宠溺这条路终究是行不通的。 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的才 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 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 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 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 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我所 提倡想学习的,将来若是我自己组织 了家庭,有了孩子,严与宽并济,家 中的明主也是必须的,家长不可能护 着自己孩子一辈子,总也要留给他们 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出去锻炼的 机会,国外的家长给自己孩子足够的 自由,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会像中国 家长一样把过多的心思倾注在孩子的 读书这方面上,而是采取宽松的寓教 于乐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国外的亲子相处模式更多的像是朋友 而不是父母与孩子。如今很多孩子步 入青春期后,父母面临的一个很大问 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