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0

xinrenon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固体力学论文集朱伯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都江堰

已采纳
黄庭坚,算书法家吧;文学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文天祥、解缙

固体力学论文集朱伯芳

215 评论(11)

lijing890724

1、朱伯芳,有内部热源的大块混凝土用埋设水管冷却的降温计算,水利学报,1957,4:87-106。2、朱伯芳,王同生,丁宝瑛,重力坝和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度应力,水利学报,1964,1:30-34。3、朱伯芳,在混合边界条件下非均质粘弹性体的应力与位移,力学学报,1964,2:162-167。4、朱伯芳,粘弹性介质内地下建筑物所受的山岩压力,水电科学院论文集第五集,1965:83-96。5、朱伯芳,王同生,丁宝瑛,郭之章,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水利电力出版社,6、朱伯芳,基础梁的温度应力,力学,1979,3:200-205。7、朱伯芳,软基上船坞与水闸的温度应力,水利学报,1980,6:23-33。8、朱伯芳,黎展眉,双曲拱坝的优化,水利学报,1981,2:11-21。9、朱伯芳,混凝土结构徐变应力分析的隐式解法,水利学报,1983,5:40-46。10、朱伯芳,黎展眉,张璧城,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应用,水利电力出版社,11、朱伯芳,论拱坝的温度荷载,水力发电,1984,2:23-29。12、朱伯芳,库水温度估算,水利学报,1985,2:12-21。13、朱伯芳,不稳定温度场有限元分区异步长解法,水利学报,1985,8:46-52。14、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保温能力计算,水利学报,1987,2:18-26。15、朱伯芳,考虑水管冷却效果的混凝土等效热传导方程,水利学报,1991,3:28-34。16、朱伯芳,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温度控制与接缝设计,水力发电,1992,9:11-17。17、 Zhu Bofang, Jia Jinsheng, Rao Bin and Li Yisheng, Shape optimization of arch dams for static and dynamic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118,N11, N 1992, 2996-18、朱伯芳,多层混凝土结构仿真应力分析的并层算法,水力发电学报,1994,3:21-30。19、朱伯芳,许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水利水电技术,1996,4:18-25。20、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及应用(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朱伯芳,许平,通仓浇筑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劈头裂缝和底孔超冷问题,水利水电技术,1998,10:14-18。22、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3、朱伯芳,关于中国防洪问题的一些思考,科技导报,1999,4:53-54。24、朱伯芳,论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力发电学报,2000,3:1-12。25、朱伯芳,拱坝应力控制标准研究,水力发电,2000,12。26、朱伯芳,高季章,陈祖煜,厉易生,拱坝设计与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7、朱伯芳,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增量型计算模型,水力发电,2003,2。28、朱伯芳,混凝土绝热温升的新计算模型与反分析,水力发电,2003,4。29、朱伯芳,许平,加强混凝土坝面保护,尽快结束“无坝不裂”历史,水力发电,2004, 3。30、朱伯芳,论坝工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水利水电技术,2005,8。31、朱伯芳,张国新,杨卫中,杨波,许平,应用氧化镁混凝土筑坝的两种指导思想和两种实践结果,水利水电技术,2005,6。32、朱伯芳,论混凝土坝的抗裂安全系数,水利水电技术,2005,7。
204 评论(12)

zhchj8512

两院院士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国外留学归来,或在国内取得博士、硕士学位,而朱伯芳只读了三年大学,严格说来大学都未毕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之所以能够作出一些成绩,主要靠三条:(1)重视工程实践;(2)勤奋;(3)勇于进取。朱伯芳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工作勤奋。他1951年从交大提前毕业参加治淮,大学3年中,数学只学过内容很浅的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力学只学过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连水工结构和弹性力学都没有学过。参加工作后,一直忙于工作,从未得到过进修机会,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好好学习”的信条,在繁重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争分夺秒地系统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基本理论与科技文献。刚参加工作初期,身处大别山腹地,非常闭赛,没有书店,没有图书馆,想买书都买不到。朱伯芳就利用同事出差、探亲到大城市的机会,开出长长的书单,托他们代为买书。工夫不负苦心人,勤奋学习的结果,使得他在迅速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急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早在1953年,他就用弹性力学求出了变厚度支墩坝应力的理论解,在1955年,用拉普拉斯变换、贝塞尔函数和积分方程给出了有热源水管冷却和浇筑层水化热温升的理论解。这些在50年后的今天仍不断被人们引用的高水平的成果,表明他当时不但掌握了现代坝工设计技术,还具备了精湛的理论水平。文革10年下放三门峡工地,既没有科研设备,科研任务也很少,全家人住在土坯砌筑的简易工棚中,连炊饭用煤都要自己拉板车到几十里外的三门峡市去购买。生活上的艰苦和工作上的无事可干,使得不少善良的人们逐渐消沉下去。然而朱伯芳不顾客观条件的艰难,选择了自强不息的道路。10年里,在大山深处最简陋的土坯房中,夜以继日地研究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有限元和拱坝优化,主编了5个有限元程序,出版了两本专著,发表了20多篇论文,为一系列水利工程提供了大量研究成果。他的一系列著作,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被大量应用。如今朱伯芳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仍孜孜不倦,坚持学习,思维仍十分锐利清晰,始终引领本专业方向。以至于他周围的许多年轻人,都感叹跟上他的思维节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与纯粹的理论家和单纯的实践家不同,朱伯芳集两者为一身,将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和实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中国杰出的水利工程和固体力学专家。他的个人经历,涉及设计、施工、科研各个领域。从朱伯芳身上,看到了科学家兼工程师的许多优良品质。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为了摸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混凝土坝工地;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广泛涉猎周围学科,跟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他紧密联系实际,勇于开拓,不断为中国水利工程的设计、科研和施工提供一系列开拓性的成果。朱伯芳个性刚毅,脾气耿直,性情直爽。由于这种性格,他身处逆境不气馁,在十年动乱人生境遇最困难的时期,仍自强不息,积极研究有限元方法、拱坝优化及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关键问题,奠定了日后事业的辉煌;也还是由于这种性格,他能抓住关键、独立思考、坚持原则、不随大流,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朱伯芳热情关怀年轻人的培养与成长,循循善诱,不遗余力。他担任20多年研究生导师,培养出一批博士、硕士,如今都是各自岗位的骨干力量。他开创的混凝土温度应力、混凝土徐变和拱坝优化三个研究领域,造就了许多专业人才。他关心周围同事的成长,严格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朱伯芳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要“勤于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对工作抓得很紧,分秒必争,全身心投入。他的工作效率极高,虽年逾古稀,仍主持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5-6篇论文。所有文章的中英文都是他亲自撰写,其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大都是他亲手推导。朱伯芳常对年轻人说:“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勤于工作,勤于学习是必要的,但光有这两条还不够,还要勤于思考。”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工作和学习都很勤奋,读了不少书,看了不少文献,搞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好的科研成果不多,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考不够。”他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对于自己的研究课题,他常常提出比较高的目标,然后反复琢磨;对于一个问题,他经常是把各种影响因素找出来,梳理排序,并在研究工作中从不同角度反复思考、探究。他非常重视对中间成果的检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朱伯芳把他的毕生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硕果累累,从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
27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