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2

xingxufe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文艺理论与批评方向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好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5722

已采纳
核心学术期刊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25《“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26、《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27、《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28、《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29、《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31、《“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社会科学战线》2002,4)32、《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4、《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5、《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6、《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37、《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38、《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9、《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0、《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1、《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2、《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3、《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44、《“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45、《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46、《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47、《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8、《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49、《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50、《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51、《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52、《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3、《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4、《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5、《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6、《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7、《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8、《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59、《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0、《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1、《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2、《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63、《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64、《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65、《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6、《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67、《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68、《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69、《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70、《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71、《“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73、《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74、《“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75、《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76、《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77、《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78、《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79、《“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81、《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2、《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3、《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4、《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5、《“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7、《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88、《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89、《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0、《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91、《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92、《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93、《“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吉首大学》2002,2)94、《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95 《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6)96、《“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97、《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98、《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99《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100《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1《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2《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3《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4《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5《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6《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7《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8《“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9《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0《“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1、《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112、《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113、《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114、《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115、《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6、《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7、《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8、《〈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9、《〈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0、《〈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1、《〈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3、《“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124、《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125、《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26、《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7、《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28、《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9、《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30、《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131、“杜书瀛美学研究暨《价值美学》座谈会”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10 期刊 0 0132、从头细品百年文论 长卷精绘学术风云——《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纪要 陈定家 文学前沿 2001-06-15 133 文艺批评风格论 文学前沿 2002-11-15 期刊 0 5134 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 马克·波斯特; 陈定家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25 期刊 0 54135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 陈定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10 期刊 0 43136 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 陈定家 文学评论 2008-02-15 期刊 0 158137、超文本与互文性 陈定家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5-15 期刊 0 89138 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迹”——以《姑妄言》的“重现江湖”为例 陈定家 学习与探索 2008-11-15 期刊 0 16139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以《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例 陈定家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25 期刊 0140 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樊宝英; 陈定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5 期刊 0 18141 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 陈定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26 期刊 2 72142 书籍的终结 罗伯特·库弗; 陈定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26 期刊 0 1514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10 期刊 5 422144 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5-26 报纸 0 0145 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引导 陈定家 文艺报 2007-10-30 报纸 0 8146 把网络文学推向学术前沿 陈定家 文艺报 2008-05-06 报纸 0 6147 价值美学的新开拓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8-10-16 报纸 0 13148 走向移动阅读的手机小说 陈定家 中国文化报 2009-01-02 报纸 0 3149 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9-04-14 报纸 0 12150虚构与人类生存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图书商报 2003-11-28 报纸 0 6151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陈定家 文艺报 2005-11-10 报纸152热点聚焦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2153 论著评介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4学术会议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5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付小悦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3156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7157 专题研究 文艺美学研究概况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8 探讨与争鸣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2159 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概观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1160 现状考察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的调查报告 高建平; 严平; 陈定家; 师亚惠; 张媛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1研究综述 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高建平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4162 学术会议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第二届年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3 学术会议 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4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65 论著评介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6 论著评介 《文学意义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7 论著评介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 论著评介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钱中文;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论著评介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0 论著评介 《文艺学与方法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1 论著评介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172 学术会议 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3 学术会议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4 学术会议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5 学术会议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艺家学术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6学术会议 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7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78 学术会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比;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9 学术会议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0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讨论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81 学术会议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2 学术会议 “美学、艺术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3 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5184 新书评介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5 新书评介 《新时期文学与道德》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6 研究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3187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8 美学论文摘要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9 论文摘要 从形象到拟像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 0 0190 论文摘要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8-01-01 年鉴 0 0191 学术会议 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创立20周年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7-01-diansnam 01 年鉴

文艺理论与批评方向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好看

142 评论(14)

dfsdffsd

中文系外国文学史 2003年 一,名词解释伊阿宋清新诗派玛卡梅百喻经诗艺日本战后派俄国自然派席勒式非个人化(艾略特) 陌生化二,问答 1,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比较欧洲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西方现代文学中有哪些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是受到中国文学影响的?请举两个以上(含两个)例子说明 2002年一,名词解释 1往事书 2谣曲 3拜伦式英雄 4古典主义 5解冻文学 6魔幻现实主义 7流浪汉小说 8新喜剧二问答题(共28分,每题14分) 1,印度古典文学中有没有悲剧?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中没有悲剧,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在欧洲文学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浪漫主义为何会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艺思潮? 2,请举出英,法,俄,美,日,印等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并从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民族特征 2001年文艺学专业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印度两大史诗 2,俳句 3。狂飚突进运动 3,14行诗 5,湖畔派 6,多余人 7,黑色幽默二,请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有人说,“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外国人对本国文学的研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你细读过哪些外国文学名著?哪部作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请以英国的王而德和日本的谷崎润一郎为例,谈谈惟美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对立论述题(27分) 请以文学传统比较悠久,文学比较发达的几个国家(如英,法,德,俄,印,日)为例,从宏观的,比较文学的角度,论述宗教文化,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等因素,如何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学面貌 2000比较文学专业一 名词解释 1 英雄传说 2 人文主义 3 狂飙突进运动 4 《克伦威尔》序言二 简答 1 1848年革命后,法国文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什么是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它的意义是什么 3 19世纪40年代的俄国出现的自然派是怎样是文学流派 4 惠特曼的《草叶集》在形式上有那些创新 5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赋予主人公这样的品质三 论述题 1结合具体的作品论述表现主义的创作倾向 2论《尤利西斯》在写作技巧上的创新 1999年欧美文学史:(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本专业所有方向)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4题,共20分) 1、荷马史诗 2、多余人 3、自然主义 4、《等待戈多》 二、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 1、《神曲》的历史价值何在? 2、《哈姆雷特》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 3、华兹华斯诗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如何理解契诃夫《樱桃园》中樱桃园形象的象征意蕴? 5、海明威的文体风格有什么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2题,共40分) 1、试谈歌德《浮士德》的主要艺术特点。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现代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此贴子已经被kylinlee49于2004-9-11 20:53:43编辑过]作者:杨花 2003-5-20 22:07:00)中文系古代文学史中文系古代文学史 2003年 2003古代文学:一、简答: 1、《诗经》中“赋”和“比”的异同。 2、六朝志人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特色。 3、 4、二、论述: 1、《史记》的艺术特色。 2、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3、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理论长足发展的原因。 4、论述《儒林外史》结果的艺术性。 2002年(非古代文学专业)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简析《桃花扇》的艺术构思 3,欧阳修的散文对散文文体有什么创新?论述题(共70分,第1,2题各25分,第三题20分) 1,举例《左传》的叙事特征 2,以陶渊铭的《归田园居》(5首)为例,分析陶渊铭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3,《红楼梦》中林黛玉 2001年 (非古代文学专业)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2,简析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戏剧冲突 3,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论述题(共70分,1,2题各25分,3题20分) 试论<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3,试论<西游记>众的孙悟空形象的性格与其爱情悲剧的关系 2000年一、简答题(10分*4) 1、简述庄子文章对后世的影响 2、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 3、简述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4、简述明中后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情况二、论述题(30分*2) 1、如何评价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2、《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形象与以往小说中的才子形象有什么不同的特色 古代文学专业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述乐府诗的发展历程。 2、概述唐代古文运动之前唐代古文的发展情况。 3、“传奇”包括哪些文体,其基本体制如何? 4、"词”与“曲”的产生有哪些共同的原因?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 2、论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1999年简答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性简述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简述桐称派及其基本理论简述北宋词发展概况论述 杜甫的诗为诗史,请结和具体作品加以论述论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96年一、简答(50分) 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苏轼称王维诗“诗中有画”,谈谈你的理解 简述李清照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丽娘的形象 简述桐城派的概况二、论述(50分)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古代文学专业一、简答题:(总计40分,共4小题,每题10分) 1、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2、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3、举例说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4、概述明代章回小说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二.论述题:(总计60分,只选做其中两题,每题30分) 1、前人谓司马迁《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结合作品论之。 2、前人称杜甫诗为“诗史”,又谓其“备于众体”,试结合作品论之。 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牡丹亭》中的杜立娘形象的异同。 1998年一简答(4*10分) 1 为什么说虞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 2 简述中唐文学发展概况。 3 以《将近酒》或《蜀道难》为例,谈谈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特色 4 就“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这一点,谈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艺术构思方面的异同。 二 论述(3*20分) 1 谈谈〈庄子〉的艺术特色。 2 试论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3 论薛宝钗其人。 中国文学史: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 2、简述中唐文学发展概况。 3、以《将进酒》或《蜀道难》为例,谈谈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特色。 4、就“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这一点,谈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艺术构思方面的异同。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谈谈《庄子》的艺术特色。 2、试论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3、论薛宝钗其人。 1997年一 简答(4*10分) 1 一《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为例,简述陶渊明的散文的特点。 2 何谓新乐府诗?写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并概括其思想内容。 3 “辛派词人”指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 概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二 论述(3*20分) 1 举例说明《诗经》中“国风”的思想内容。 2 试论韩愈和柳宗元的传记散文的各自特点。 3 试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994年古代文学一 简答(5*8分) 1 简述〈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编写体制 2 简述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4 简述明代唐宋派的概况 5 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二 论述(3*20分) 1 《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结合“永川八记”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3 比较崔莺莺与杜丽娘性格之异同 1993年一 解释(5*3分) 1 楚辞 先秦 2 竹林七贤 3 花间词派 4 临川四梦 5 格调说 二 简答(5*7分) 1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概况 2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3 怎样理解王维诗的“诗中有画” 4 南戏和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区别 5 简述〈红楼梦〉的版本情况 三(每题25分,共50分,依专业不同各选两题) 1 鲁迅曾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你对此话如何理解? 2 试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 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16 评论(13)

Harry蒙多拉

1、《历史的探微与学理的建构》,《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3、《“现代性”批评话语的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6期,《中国文学年鉴》2007卷摘转。  4、《中国新诗鉴赏与诠释中的细读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  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6、《海边对话:关于“新红颜写作”》,《文艺争鸣》2010年第6期。  7、《新世纪诗歌中的底层写作及其诗学意义》,《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5期。  8、《论作为左翼诗歌抒情主体的“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5期。  9、《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表达——论李金发诗歌的现代性》,《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0、《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1、《近三十年新诗技艺探求的回眸与反思》,《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2、《文学理论世纪风貌的准确勾勒与系统阐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3、《中西诗学的“生产性”对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4、《沈从文诗歌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沈从文“文体作家”称谓的内涵流变》,《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人文杂志》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文艺理论》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3期重点摘录。  17、《大诗与大历史的融合》,《南方文坛》2009年第4期。  18、《新世纪诗歌中的田园乡愁》,《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19、《论当代女性诗歌的主体建构》,《南方文坛》2011年第2期。  20、《审美日常化:新世纪网络诗歌侧论》,《东岳论丛》2011年第12期。  21、《藏汉文化交流的精神指证——阿来诗歌论》,《当代文坛》2012年第4期。  22、《世界文学的“比较性”与比较文学的“世界性”》,《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5辑,2008年5月。  23、《新世纪诗歌中的文化怀旧》,《名作欣赏》2011年第1期。  24、《“以冲刺速度向心中的方向奔跑”》,《诗刊》2008年第11期。  25、《乡土的诗意空间》,《诗刊》2009年第3期。  26、《网络语境中的诗歌》,《诗刊》2009年第8期。  27、《新诗鉴赏方法举隅》,《诗刊》2010年第1期。  28、《时间镜像中的物、事、人、情》,《诗刊》2012年第1期。
16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