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4

likai607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机械的英文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zhmat

已采纳
Introduction 介绍The precipitation and growth of aluminum nitride in low carbon Al-killed steel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Ref 1) 氮化铝的析出和生长是低碳铝镇静钢最基本的冶金过程,它影响最终的金相组织和性能。The microstructure of steel evolves during hot rolling and cooling 热轧及冷却过程中钢的金相组织的演变。The various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eel, are dissolution of AlN during heating and soaking, strain-induced precipitation of AlN during hot rolling, interpass recrystallization, austenite grain coarsening,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FRT), and cooling of the 影响钢金相组织的各种重要因素是:加热及均热过程中氮化铝的溶解、氮化铝在热轧过程中的应变诱导析出、层间再结晶、奥氏体晶粒粗化、扎制结束温度和钢带的冷却。 The evolution of grain size has been shown (Ref 2) to be different in low-carbon steel than that of other 低碳钢晶粒大小的演变与其它钢不同。 Thin slab casting and rolling (TSCR) of low-carbon steel has some distinguishe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iner 连铸连轧低碳铝镇静钢拥有卓越的性能,例如出色的金相组织。 Much faster cooling rate and rapid solidification (Ref 3) in association with liquid core reduction result in finer grains in thin slabs 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hick 与传统的厚板相比,薄板冷却快速、凝固快速和液核少。 This initial austenite grain size of slab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ontrolling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这个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最终钢带的金相组织控制有重要作用。 During casting, some aluminum nitrides also precipitate in thin slabs before entry into the tunnel furnace and may not dissolve during heating and soaking (Ref 4) at 1150°C for about 22 在铸造期间,有一些氮化铝在进入隧道炉之前在薄板里析出,析出的氧化铝在加热及均热(1150°C ,22 分钟)期间可能不会分解。 These fine precipitates restrain the growth of recrystallized austenite grains, 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inal 这些细小的析出相抑制了再结晶奥氏体晶粒的增长,从而影响了最终金相组织。Further, during hot rolling process some amount of fine AlN precipitates at different stages because of strain and decrease in 而且在热轧过程期间的应变及降温也会使氮化铝析出。 These precipitates inhibit austenite grain growth by pinning grain boundaries leading to refining of austenite and hence ferrite 这些析出的氮化铝抑通过限定边界来制奥氏体的增长,从而细化奥氏体晶粒和和铁素体晶粒。

关于机械的英文论文

100 评论(10)

功夫大熊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中国机械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工业和机械科技一定能够振兴,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就小型夯实机械而言: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小型夯实机械非常缺乏,很多小型场地的夯实基本上采用人工夯实。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合作,在群众性技术革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发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蛙式夯实机,1962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奖。蛙式夯实机结构简单,维修、使用方便,很快成为我国60年代夯实机械的主导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蛙式夯实机累计产量达到50000多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以后,蛙式夯实机逐渐被性能更先进的振动冲击夯和振动平板夯所替代,目前蛙式夯实机已经很少,基本被淘汰。 1964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开发了HB120型内燃式夯实机,开始由上海工程机械厂生产,后来主要由津市洞庭工程机械厂生产,年产量200台左右。80年代,内燃式夯实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曾出口东南亚和非洲地区。90年代以后,内燃式夯实机产销售量也在逐渐减少,目前只有少数小型民营企业生产。 1977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和柳州市建筑机械厂开发了我国第一台HZR250型和HZR70型振动平板夯,这两种产品分别于1979 年和1982年通过了由建设部组织的鉴定。随后义乌建筑机械厂、四平建筑机械厂、安阳振动器厂、津市洞庭工程机械厂等多家企业都开始生产振动平板夯。1986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又开发了较大的HZR450型振动平板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振动平板夯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产品品种、规格和生产企业增多,国外的振动平板夯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1983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和湖北振动器厂联合开发了我国第一台HZR70型振动冲击夯,1984年通过了由建设部组织的鉴定,1985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振动冲击夯具有压实效果好、生产率高、体积和重量小、轻便灵活等突出特点,深受用户欢迎,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使用,并很快发展到资江机器厂、新乡第三机床厂和津市洞庭工程机械厂等几十家企业生产。振动冲击夯虽然比振动平板夯开发晚,但发展速度、产销量和使用广泛性比振动平板夯大得多,目前已成为我国夯实机械中产销量最大的主导产品。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的振动平板夯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振动冲击夯和振动平板夯在我国的成功开发,不仅为我国建设施工部门提供了性能先进的夯实机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我国夯实机械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我国压实机械的发展。 就机械加工而言: 热加工 铸造 据考古发现,在北京平谷、昌平、房山等处曾出土了公元前16世纪(商代)的青铜礼器。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北京制造出享誉世界的明永乐大铜钟(5吨)和钟楼大铜钟(63吨)及铁钟(25吨),采用分炉熔化、地坑造型和陶范法铸造。 20世纪50年代以前,北京在铸造上采用粘土砂手工造型。195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开始采用漏模造型、双面模型型板及铁型板和标准砂箱造型。1965年,开始采用塑料模型。 1980 年,北京市机电研究院与北京玛钢厂研制成功工频无芯塞杆底注式保温浇注电炉。1982年,该院与北京机床铸
8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