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la
一、 翻译并解释术语(每题5分,共20分)例如: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种思维方法,提倡用多重的、动态的和复杂的观点与方法代替现代研究中的一般的、静止的和简单的方法。1.程序教学 —— Programmed Instruction:一种呈现教材的方法,将教材分印到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每一个框面都包含一项教学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待答的问题(反应)及其答案(强化)。2. 教学媒体 ——Education Media: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3. 绩效技术 ——Performance 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利用、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业绩。4. 课程整合 ——Curriculum Integration: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二、 填空(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32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讲稿制作软件是Microsoft办公室系列中的﹍﹍﹍﹍﹍。按评价功能,教学评价可分为﹍﹍﹍﹍﹍、﹍﹍﹍﹍﹍、﹍﹍﹍﹍﹍。支持教育统计的软件:Microsoft Excel和﹍﹍﹍﹍﹍。将下列人物前面的字母,写在匹配的横线上泰勒 桑代克 加涅 布鲁纳 乔纳森戴尔 布卢姆 华生 罗杰斯 斯金纳 (1)﹍﹍﹍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教学机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2)﹍﹍﹍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3)﹍﹍﹍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又称试误说,此理论来源于他对猫所做的“疑难笼”实验;并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4)﹍﹍﹍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5)﹍﹍﹍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代表作有《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等。写出下列教育技术类术语的中文名称例如:CAI——计算机辅助教学AECT —— E-mail —— EPSS —— BBS —— WebQuest ——Blog —— Constructivism —— Rubic ——【答案】: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PowerPoint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SPSSj、f、b、e、c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电子邮件、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公告牌、网络探究法、博客、建构主义、量规 三、 分析名言的寓意(每题6分,共12分)1.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答案】:屏弃“填鸭式”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2.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时,才是好的教学。 ———— 维果斯基 【答案】:学生的发展区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四、围绕给出的内容提示,按要求写一篇论文(35分) 内容: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3.教育技术的定义。4.阅读过的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期刊、网站的名称及阅读后的主要收获和评价。5.个人的教育技术观。要求:1.论文题目自拟 2.字数1800左右【例文】: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04级 钟丽未来的火种——初学教育技术的感受【摘要】本文叙述了教育技术的中外发展简史,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介绍了AECT’94定义,并谈了自己浏览过有关网站、期刊后的感受及个人对教育技术的看法。【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理论基础在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各个领域的崛起以及新领域的迅速产生。教育技术就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作为新秀,现在人们对她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如“教育+技术”、“教育的技术+教育中的技术”,也有人认为她是等同于信息技术的,但更多的接触这个领域的学者或专家们提到的是AECT’94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 教育技术虽然很年轻,但其走过的路程却是清晰明朗的。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教育技术在国外以及我国的发展简史。一、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开端。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1、 视听教学的发展 视听教学是以视听设备及相应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7世纪50年代编写了《真实的图画世界》,提出了直观性原则;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倡直观教学;而美国的戴尔于1946年编写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使用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 程序教学的发展 程序教学是一种呈现教材的方法,将教材分印在一些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框面都包括一项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是待答的问题(反应),以及正确答案(强化)。它以学习者为中心。1954年斯金纳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及“积极强化”理论,被誉为“程序教学之父”。 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3、 系统设计教学的发展 系统设计教学是系统设计、实施及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教学方法,亦称系统教学。它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系统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从20世纪初开始,先后各自独立发展,五六十年代逐渐相互影响和借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领域即教育技术。二、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分为三个阶段。1、1920年至1965年,教育技术在我国出现并初步发展;2、1966年至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3、1978年至今,教育技术在我国重新起步并迅速发展。 每一个学科或领域要发展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当然也不例外。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结合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接下来就谈谈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客观主义的感觉论 戴尔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sm) 它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与联想。其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ognitivism) 它认为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托尔索、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它强调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构造意义。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乔纳森。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m) 它强调学习必须尊重学生,要重视他们的意愿。其代表人物有罗杰斯。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 传播理论、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受与反馈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信息、方法、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系统化科学理论 系统化科学并非是一门学科,而是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内的一个横断学科群,它属于从唯物辨证法到各门具体学科之间的中间层次学科。 
论文(设计)题目姓 名专 业班 级学 号一、课题的目的与要求(一)选题目的我国在立法与司法方面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199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的地位,突破了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不能成为诉讼当事人的禁锢,并对被害人诉讼权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使得过去立法上存在的被害人与被告人诉讼权利明显失衡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调整,从而扩大了被害人维护自身权益的空间,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了很大发 展,这是我国人权保障方面的长足进步。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司法体制、文化传统、研 究滞后等因素,我国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缺 憾和不足,被害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 的权利问题,是一个不仅关系到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关系到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 的建构等重大方面的问题,在追求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双重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必然要寻求对被害人受损利益的救济和保护,这是法治国家不能回避的使命。(二)要求1.大量查阅关于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文献资料,了解实施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背景和目前的研究发展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2.要求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研究。3.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从刑事诉讼法层面对完善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完善提出相关建议。4.格式应否符合周口师范学院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具体可以参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5.论文应该结构合理、逻辑清楚、论证严密。资料应该翔实、充分,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字数应该控制在5000-10000字之内。资料使用要准确得当、引用他人的内容要注明出处,独立完成写作,严禁抄袭。二、论文的主要内容(或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一)研究的对象该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