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瑶1992
本科生大二有机会提前进入本校导师团队实验室,在做大学生创新课题?或是导师乐意指导本科生做科研,少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就怕搞成噱头。提问透露的细节不多,无法判断这篇论文的贡献程度划分,小西只能做些合理推断。一篇小论文发表后,不管你是几作,通讯作者必定是认可的。之后,在学校评定奖学金、推免加分、读研联系导师等环节都是认定的。以小西指导研究生生的经验来看,这篇小论文大概率是导师一作,名下某个硕士/博士二作,给你通讯作者。至于,导师让出通讯且让一作,我就不太相信啦!类似处置肯定是“皆大欢喜”。比如,挂名二作的学生可用此论文申请毕业,你能申报奖学金,指导老师可以用作职称晋升或科研奖励材料。但是,2020年初科技部已要求取消SCI论文奖励,不得作为研究生毕业硬性条件。或许,是学校老人老办法,该导师名下研三的某个学生特别缺一篇论文,否则学位论文无法送审。或者说,是想提前规避学术不端。你的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跟该导师或做这个课题,而导师名下某个研究生可能需要小论文数据放入学位论文。该论文不署名二作,学位论文章节就无法与小论文对应,可能会被投诉盗用数据。不要怀疑研究生怎么会用本科生的数据或论文,类似的事情在高校内时有发生,少量本科生课题做得比硕士、博士好,部分硕士做得比博士好,关键是用心、勤奋与肯思考。在平台文章评论,小西经常看到有本科生留言被导师、师兄师姐“抢走”小议论文,只给署名三作、四作或是署名都没给。前提是并非简单地给硕士/博士的实验打个下手,或是仅完成一小部分工作。基于这个导师的提意,搁置学术不端不谈,这位导师还算不错。也许,有人会说是怕你去闹,才愿意给通讯作者,一样不好反驳。但是,小西也有个疑惑:通讯作者往往比一座更有分量。你是通讯作者,论文投稿肯定十分困难,往往投出去就会被拒。期刊编辑不傻,非常看重文章通讯作者的影响力。大课题组将小导师(青椒)挂通讯作者,带头人(Pi)不署名或挂个名,大部分也会被编辑要求调整。 
写作期刊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论文的核心思想。写出的论文应该能够被人们理解,即使那些不了解相关专业的人也能理解论文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了什么结论。1、论文选题论文写作有两个选题来源: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参与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②发展现有的知识理论。通过大量阅读他人文献,以此解决或发展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的理论在应对时间方面具有指导作用。2、原创性论文的原创性对立志科研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像那些“混个毕业证”的论文大多都是总结性的工作,内容毫无创新,原创度极低。如果想要深入研究,但是在研究领域没有取得任何的突破、创新,是无法收到认可的,更不可能发表期刊论文了。3、论文格式①标准化的论文格式可以有效减轻审稿人的负担,提高论文的通过率。②标准格式使论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4、精简看看那些物理定律、数学定理,都是用寥寥几句就解释了一个精确的概念。删除微不足道的细节,留下最核心的思想,最有力的证据。5、一图胜过千言万语精简的另一种方法。特别是在面对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时,直接使用图表,比文字更直观、更容易阅读。平时读别人的文章时直接看图片就可以了解作者的作品和成果,节省时间和精力。6、细微处见真知撇开大学生不谈,即使是硕士、博士,也会在论文的细节上犯错误。例如,写错计量单位,引用文献翻译错误,甚至图表编号写错都会无形地降低评论者对文章的评价。如果在论文答辩现场被指出,会非常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