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诗人的议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4

cyw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诗人的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rryliang

已采纳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来像来点淫词艳曲的,算了,怕你老师流鼻血,也为了你的生命安全照想。其他的不说,李煜,很明显,出生就喊着金钥匙的官二代,还是最大的官,听说还是双瞳,这个很NB,历史上有记载只有六人,什么仓颉、虞舜、姬重耳、项羽,瓦喔,都是传说人物,怎能不让人迷恋。改过一次户籍,原名李从嘉,因为觉得煜字非常嚣张,所有就用此名,其实李煜本来是次子,表面上也没什么相当老大的意思,可是历史告诉我们,李后主非他莫属,可当事人却很无辜的在那扣手指,后来太子李弘冀扛不住他老子,禅位其弟的疯狂想法,于是更疯狂的干点了很无辜的叔叔,最后自己也整没了,李煜也就这么走上唐后主之路,李煜这个人吧,说实话,当皇帝,真不咋地,优柔寡断,墨墨迹迹,妇人之仁,不过做人吧,特别是作为男人来讲,那绝对是偶像级,泡上了大周后不说,在大周后病中期间,大打悲情牌,成功俘获了比自己小25岁的小周后,也就是大周后亲妹妹,又当姐夫,又当妹夫,娥皇女英共侍一夫,至今让多少男儿潸然泪下啊,唉,估计是宋太祖看他小日子过的太舒服了,想给点激情,于是二话不说,挥师南下,没有悬念,李煜彻底变成后主了,李煜杯具了,只能每天吟诗喝酒,顺便调戏一下小周后,也还凑合,可谁知,宋太祖对已婚女士是出了名的情有独钟,之前他就抢了人家蜀后主的花蕊夫人,这小周后也是出了名美貌,于是李煜继续杯具,摆满了一张茶几,为了李后主能百分百命中正确答案,笑呵呵给每个杯具都放了毒酒,李煜很郁闷,幽怨的看着赵匡胤,伤心的去见上帝了。

关于诗人的议论文

326 评论(11)

手机用户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清照  人生如梦何时醒?水流花谢两无情,残阳如血,琴断心丝弦,胭脂泪。——题记  风丝袅袅,雨断清月星影坠,残阳落尽杜鹃嘀,幽窗一盏孤灯亮,深夜,你未入眠,想必是心中那“载不动,许多愁”的愁思,消除了你的睡意,眉梢间,是你浓浓的哀愁,国破家亡,带走了你脸夹间的笑颜,青丝龙茸,未梳妆打扮过,心中的忧愁,又有谁懂?  ——烟雨楼台醉清风,往事沉浮意朦胧您——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世事摧残下,坚强的独自存活,作为一个古代女子,却割断了古代女子软弱的心理,没有因亡夫的事而放弃生命,而是丧失国家而望月悲叹,我欣赏您,欣赏您的品格,欣赏您对丈夫的忠贞不渝,更加欣赏您对国家的尽心尽力,国难之时,您斥骂丈夫弃国而不顾的行为。我更加敬佩您不甘为一介女流之辈,而是愿做“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杰。敬佩您那敢于挑战的精神,您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理论。如今,您背负着国恨家仇,日夜难眠,换来了“人比黄花瘦”的憔悴模样。  ——诗情曲调词易新,青出于蓝胜于蓝孤灯下,青衣素颜,您倚窗望月,残缺的月犹如那裂开的玉,有了裂痕便不能再修复,冷月寒心,此时此夜,你呤出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心中悲凉,您的词虽没李煜“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之优美;没有李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句之瑰丽,不及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之沉郁,不及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之清淡,也不及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词之豪放,更不及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词之飘逸,但您却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之清丽,“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之缠绵,您的诗中浸透了您对国家和丈夫的爱,您的词诠释了您的忧愁悲伤,更能感受到您孤独、痛苦之后的坚强。  ——梦魂一程又一程,山水明秀朝露中喜欢您诗词中夹杂的悲伤情调,喜欢您清泪之后的坚强,喜欢您那颗纯净的心,更喜欢您眉间浓浓的悲国情感,您走过了一程一程困苦的路,获得了永恒的美,美在历史的时空中,美在人们孤单的心中,美在智慧的书中,我希望有朝一日,能继承您,继承您永不消失的美,那永远流淌在历史河流中的品德之美。李白的雄心壮志,让我佩服,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令我折服,屈原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令我崇拜,而您那坚强不息,挑战自我的精神令我崇尚,您的美在您的心,您的心犹如一颗沾有墨汁的玉璧,看似肮脏,实则纯洁无暇,这就是您的美。  如今,梦已经醒了,花依旧开得美好,画眉鸟声婉转动听,天边渐露出的红日,是否是孕育出新一代诗人的前奏,我不得而知,但您的诗篇,您的品格将永驻我心。
299 评论(12)

wopiaoxi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佑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采,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九议》、《美芹十论》为其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传世名篇
18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