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skr.而止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教育政策的论文范文初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yl1520714

已采纳
对于零花钱的看法今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小时候听爷爷说:“一花一世界”。后来才悟出老人们要说的道理:有花才有果,有果才有收获,有了收获才能有好的命运。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冥冥之中,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三国时代,诸葛亮羽扇纶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轮椅上的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 大家听说过犹太人的故事吗?犹太人父母在他们的孩子出生时就在书本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吃,为的就是告诉孩子们,看书就跟吃蜂蜜一样甜。所以犹太人特别爱看书,曾经有人统计过,平均每个犹太人一年要看三百多本书,他们从书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世界公认,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民族。 当今社会最注重什么?人才!因为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反之,我们就很难被社会认可,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没有“五•四”的启蒙,哪有今天的中国?没有新文化运动,何谈中华的崛起?鲁迅之言,犹在耳畔:“从学医的科学救国,到写作的文化救国,中国缺的是知识! “华北之大,竟然放不下一张课桌。”那时候,我们没有强盛的国力,没有装备精良的武器,但中华儿女有的是黄帝蚩尤的热血,有的是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骨气,从“五四”到“九一八”,从“反帝反封”到“抗日救国”,从抗战到解放全民族,中国正是在民众的觉醒中重生,在知识的感召下复生。我们踏着父辈的思想前进,在思想的升华中走向文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昌盛;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冲上了云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上九天揽月!曾经历经千劫万难的中国,在知识的滋养下重焕生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是知识的人民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是知识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以韧性,是人民用知识建设了中国,塑造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是知识赋予了我们伟大复兴的动力。知识对于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知识,是我们精神的需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在你不断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知识已经化为了一股力量,让你无往不胜。 然而,知识从来不属于懒惰的人。只有学习,我们的生命之树才能结满丰硕的果实;只有学习,我们才有力量向理想的目标靠近;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让执着的追求书写无愧的人生。 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赐予好逸恶劳者,而只会馈赠给那些风雨兼程的前行者;空谈和散漫决不会让你美梦成真,只会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只有学习知识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点燃命运之灯;知识是灯,照亮命运之路;知识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那么,今天的我们,在座的各位,赶紧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学习,用知识创造全新的自己,用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续写中华的辉煌吧

有关教育政策的论文范文初中

91 评论(12)

ming_透

第一阶段:遭遇“错误”, 我倍加珍惜 1995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选择政治教育专业,并非本意。我酷爱体育而且成绩出众但由于身高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我的志愿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政治专业,却与这个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当初一心想做老师,所以最后填了服从分配,就入了我最不想进的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我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那是1999年,我被分配在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常山一中。说实话,一开始我真不明白该如何教书。虽然经过了4年的专业学习,但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很不自信。可是年轻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直用心坚持着自己“错误”的选择。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体会着无限乐趣,苦中有甜。我与学生共同快乐地成长着,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2000年《浅谈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1年《发散思维能力与政治课堂教学》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11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省优秀录象课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面对挫折,我不改初衷 2001年由于办学的需要,常山一中初、高中实行分流。而我的编制在初中,自然就只得留在初中部,也就是现在的三衢中学。 一直在高中任教的我一下子碰上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学思维难以调整。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初中时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我一时适应不了,习惯地用对待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对付初中学生。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他们真难教。其次是心态难以调整。我当时很失落:因为三衢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所以总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值得我奋斗的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我停驻了前进的脚步,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就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对我说:“你可以不要机会、不要荣誉,到最后你只是个普通教师,这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对不起学生,不能对不起自己,你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就是这一席话,让我在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振作起来。我知道自己不能对教学有任何松懈,因为每一堂课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舞台,为了学生磨练自己的舞台。”我开始力争做好这样几件事:“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与经典为友,倾听书本的声音,读出问题来,读出自己来;在反思中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 2002年参与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社会课自主问答的环境创设研究》,2003年12月结题并获市三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小论文评比,骆旖同学《风雨历史人》获省三等奖;2003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小论文评比,金凤同学《一科都不能少》获市一等奖;2003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班级参加县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3年《初二政治教学案例运用初探》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3月首届城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三等奖;2004年《冷淡、冷漠、冷落》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关于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2月获得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一等奖;2004年5月获得县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把握契机,我扬帆起航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始实施,我们县0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这又让我得到一个新的成长契机。初中政治新课程发生了大变身,具有知识点少、有层次地渗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知识逻辑弱、教学活动多等特点。一开始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受原有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虽然意识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在课堂设计上,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即时生成资源。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我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知识面广了,爱学、乐学了,也变聪明了,更可爱了,课堂更有生命力了。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乐园,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我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浓浓的人文关怀带进课堂,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与专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原则以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设计上:在课前设计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并有效利用即时生成资源。例如:在执教《赞扬与鼓励》这一教学内容时,提了如下问题:你给过别人赞扬吗?你给过别人的赞扬多吗?许多同学回答给过别人赞扬,但并不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别人给我的赞扬少,我给别人的也少。”我说:“这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不喜欢去赞扬别人。”第三位学生颇为幽默地说:“物以稀为贵嘛。赞扬多了就会没意思了。”这时我不是急于去评判熟是熟非,而是让学生就这三种回答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了归纳分析。事实上,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令人难忘。 学习方式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初中学生坦然而快乐地迎接青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粤教版教材对这个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围绕“青春 ”这一主题创设三大板块:青春调色板、青春进行时、青春畅想曲,力图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会青春的多姿与美丽,在整体基调上把握青春节拍。我首先导入 ——“超级模仿秀”,看看哪位同学最具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赋;接着引导学生走进“青春调色板”:请用一种颜色描绘出你心中的青春色彩,并说说理由;此后,再适时地让学生感受“青春进行时”:青春是五彩缤纷的,但这五彩缤纷中也夹杂着黑色的忧郁、灰色的烦恼、蓝色的困惑和迷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成长中的烦恼记录下来,并进行集体呈现,讨论解决再组织学生用诗词、漫画、歌曲等形式描绘青春,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奏响“青春畅想曲”。在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将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空间。由于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我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我经常审视自己,如何才能使自己早日成长。我想只有把握好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课题,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深知,要成为学者,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必须学习。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上网,潜心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的动态信息、理论导向,博采众长,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和未来的需要。我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新理论,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以及《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书籍,并认真反思,撰写读书笔记,及时进行实践和感悟。在“学习——实践——科研——学习”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我欣喜地发现: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进步着;行动,使自己快乐地体验着;反思,能生长出智慧;收获,能让自己享受着充实的教育人生……一路耕耘,几多收获;辛勤的耕耘,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收获: 2004年参与浙江省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农村中学法制教育之探究》的研究统计、分析工作,2005年6月已结题;2004年参与省立项课题《初中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之探究》的研究,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现正在撰写结题论文,将于2006年11月结题;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5年所任班级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三;2005年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5年1月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课件制作评比获得一等奖;2005年1月初中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2月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青年组一等奖;2006年5月由县科协团县委联办的科技节“环境与资源”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2006年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年 8月《让情感之花盛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获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6年9月全国第二届爱国百分百寻宝大行动活动中获得优秀辅导奖; 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更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对现代教育观、学生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海无涯,教海无边。教学7年,所取得的荣誉不多,但是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努力是很大的。“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为了让自己能成长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素质全面的优秀教师,我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前面的路还长,但愿我能有足够的勇气自信而坚定地走下去!凭着一颗不泯的爱心,把自己精心酿制的师爱和师情化作涓涓暖流,陪伴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 “新课程——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大家分享; 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
140 评论(14)

学术猛士

e 我们做人要从小做起不要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看到坏事要敢于制止………………
8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