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4

cccccc194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唐代诗歌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RIS偲偲

已采纳
唐代诗歌沾溉后人实多论者谓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读唐诗最能读到人心:读我们的梦中人--古人,古人的前世今生--我们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时期评述唐代的诗,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类初唐(618—712),盛唐(713—765),中唐(766—846),晚唐(847—906)四个时期唐朝建立不久,因为军事力量强大,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日益提高,各方面都显出一片繁荣景象 人民富有积极奋发情绪,要求摆脱一些社会制度的束缚追求新的健康的生活 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人的潜意识。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唐诗记述了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描写的对象上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游侠,留下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诗史。 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唐诗的文学成就在于以下几点: 一、诗歌数量达到了5万首,超出各代诗歌总合的两三倍。 二、诗歌质量较高。 三、唐诗的题材和意境也几乎无所不包,修辞手段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对于想要另辟新境的宋代诗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王安石曾说:“世 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的偏于豪放,有的偏于深沉,有的偏于平易,有的偏于险怪。但不可否认,唐诗确有一种区别于其他时代诗歌的总体风貌。唐诗之时代风貌在于气象的恢宏、神韵的超逸、意境的深远、性情的天真、格调的高雅、语言的新鲜,以及由这些方面共同形成的健康的美、内在的美、灵动的美,这是一种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美感。因而唐诗的影响深远而又广泛,可以说后代没有哪一位诗人不读唐诗的。 选本众多,流传至今。 我们当代的中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品读唐诗,对于唐诗,大家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感情。因为品读唐诗,我们就进入了诗人的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怀,触摸诗人的心灵。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不仅揭露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掠夺,还生动记述了唐朝时市场交易的场景: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糸向牛头充炭值,”〈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退伍军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战伤了一条臂,反而庆幸“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读来叫心酸落泪。 唐诗在邻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也得到许多知音,许多唐人的诗集很早传到了这些地方,成为当地人学习的范本。唐诗也被翻译成多种语文流传到世界各地,欧洲著名的作曲家马勒(Gustav Mahler)所作的《大地之歌》,就是读了唐诗的一个选译本之后,受到启发,得到灵感而写成的。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唐诗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学习唐诗也在我们中国的学生之间如火如荼的展开着。

唐代诗歌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200 评论(14)

chenggogo123

中华文明,历几千年,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文化传承,昌盛不衰。其中诗词独占一枝,非国人、非汉语难观其详,难探其境,难会其神、难品其妙。我们先讲讲他的发展史。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诗歌都是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原始及封建社会,诗歌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的形式。之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进步,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诗意中国中华诗词的起源,有文字记载的应是起自西周时期。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就是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间歌谣和上层贵族文人的作品。汇集305篇成册,这就是中华诗词、中华文学的种子。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指《诗经》。《诗经》又分风、雅、颂三类,其中雅又分大雅、小雅。有副对联:四书风雅颂,三国魏蜀吴,其中雅就分大小。诗歌的最显著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其次,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说白了,诗词起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及至到了战国时期,大概是公元前4世纪。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一批楚地文人,依托独有的楚地文化基础,融和北方文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体——《楚辞》。代表作是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它在诗经三、四字句的基础上,发展了五言、七言句式,并且从内容上吸收了浪漫主义精神,首开中华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先河。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屈原与《离骚》继《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到汉代时期发展了一种的新的形式——《赋》,即汉乐府民歌,代表作是《乐府诗集》(后由北宋郭茂倩所编)。该诗集的作品多以五言形式写成,在魏晋时代大放光彩。我们熟知的《陌上桑》、《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怨诗行》、《燕歌行》、《洛神赋》等,就是出自这一时期的作品。赋是介于诗歌与文体之间的一种形式。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就是指赋的特征。《汉书·艺文志》载:“不歌而诵谓之赋。”虽然对于赋是否属于诗体,后世颇有争论,但就其形式而言,其脱胎于《诗经》和《楚辞》,一脉相承,不必辩驳。《洛神赋》插图魏晋时期,《唐诗》的影子已见雏形,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已很好地将五言绝句体现出来。一等诗歌发展到唐代,伴随着大唐盛世,开创了繁荣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华诗歌大开挂的年代
347 评论(9)

lucklu

读唐诗的意义:1、掌握字词的用法。2、丰富知识。中国诗词往往和作者的经历有紧密联系,所抄以读诗词可以丰富知识,而且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更可以丰富知识。3、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了解天外有天,对于健全人格很有帮助。了解了这些,可以治疗“狂病”。这种“病”是很多年轻人都有的。读诗词对理解人生,看待世界都有很大的启迪,能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人类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转折、矛盾、相思、煎熬,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从而可以让心态更平和,可以健全自己的人格。4、智慧诗词之中有丰富的智慧。比如表达方式,比如见解,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5、美感表达一种感情或见解,有时候直白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如果不涉及心机斗争,往往都是直白的。但是,用诗词表达往往有一种美感,而人都是喜欢美的,所以读诗词多了,肯定会越来越喜欢。扩展资料唐诗繁荣的原因: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16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