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5

周少明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大全700字写日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暗能量

已采纳
今天是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上午,长江流域的众多城市,数亿民众迎来了壮丽的日全食奇景。8时23分左右,月亮开始慢慢挪动——初亏开始了。月亮就像一只毛笔,在天空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月亮继续挪动,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也随之下降。当太阳的最后一丝光芒即将消失的瞬间,突然出现一弧钻石似的光芒,就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是那么耀眼,那么迷人,这就是“钻石环”;钻石环消失后,随即闪现出一串珍珠般的光点,转瞬即逝,这就是“贝利珠”。9时36分左右,开始了食既,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令人期待的日全食来临了。9时38分左右,食甚,也就是月面中心和日面中心最接近时,天色也随着月亮的挪动,变得越来越昏暗,白昼仿佛变成了黑夜。于是,太阳的左边出现了一颗亮星——水星。此时太阳的周围,弥漫着平时无法看见的迷人日冕,令人着迷。9时41分左右,生光的瞬间,日面的另一侧再度出现贝利珠。令人惊喜的同时,日全食也结束了。11时01分左右,太阳复圆了,整个日食过程结束了。日全食是那么壮观,那么绚丽,又是那么匆匆而过,令人震撼,又令人感慨:日全食,是天空,太阳与月亮共同出演的一场舞台剧,天空悄悄拿出多变幕布,披在了身上,成为了最好的舞台。月亮迈着轻盈的步伐,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离去,轻轻的招手,作别满天的云彩,挥一挥衣袖,却不带走任何一片。她的来临,带来了美丽的瞬间——贝利珠与钻石环,让太阳散发出最灿烂,最耀眼的光芒。但是此时的我们,都在注视着那个主角——太阳,终于可以让大家直视的他,在不断变换着优美的动作。从黑暗中延伸出的配角——月亮,甘愿做这不起眼的配角,总是这么默默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协助着这场完美的舞台剧——一场以太阳为主的舞台剧,她只悄悄地,默默地走过一幕,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感动,可我们却遗忘了这位最好的配角。这次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给我们带来的,是闪亮的水星,是迷人的日冕,是初亏时的美丽画卷,是令人喜悦的钻石环,更是光辉夺目的的贝利珠。我会牢记这次令人难忘的日全食,更会牢记它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惊喜,一切美好,一切感悟!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大全700字写日食

319 评论(9)

激情岁月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警告:观看日全食时若不采用科学的观看方法,将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严重者失明,请认真学习本页以下“如何正确观看日全食”再观看日食。  摘要: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是相当罕见的现象,在四种日食中较罕见的是全环食,只发生在地球表面与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的情形下,这时不同地区会出现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三种不同的日食,还会出现贝利珠等现象。日全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所以时常吸引许多游客和天文爱好者特地到海外去观赏日全食。例如,在1999年发生在欧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观光客特地前去观赏,也有旅行社推出专门为这些游客设计的行程。  最近一次日食发生于2009年7月22日(全食),下一次的日食将发生于2010年1月15日(环食)[3]  [编辑本段]日食介绍  日食成因(图)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长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74分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编辑本段]日食食相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日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  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 应该是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时!天空方向与地图东西方向相反,且初亏是发生在太阳的西边缘与月球东边缘相切!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日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日全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全部遮盖而两个中心距离最近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食甚发生在食既之后。  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对于日食,食甚后,月亮相对日面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全食阶段结束的时刻。  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日食过程中,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即第二次外切时的位置关系称为复圆。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宣告结束。  辞海另解:  日食的过程中,月亮阴影和太阳圆面第二次外切时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复圆是日食过程的结束。  [编辑本段]图片说明  太阳的一部份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这是那部分的太阳刚好那时躲藏在月亮后面。 这是2005年的第一个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图。日食其间,太阳、月亮与地球是在一直线上。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场,可观测偏食的地区则跨越南美洲与靠南方的北美地区。上面这张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数字相机在上周五所拍摄的。美国 北卡罗莱那州 Holly山区在整日霏雨后,部分被食掉的太阳暂时地从满天乌云中穿出。拍摄了一连串的影像后,这张最佳的日食照片是与另一张没那么好但有飞机的照片数字合成而来。  [编辑本段]日食的意义价值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 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 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 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在1919年出现 了,但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支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 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 那时候笔者刚上初中,正是个狂热的少年天文爱好者,可惜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通过《天文爱好者》杂志过过干瘾。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那次笔者是奉了报社之命前去采访的,同时也了却自己少年时的梦想。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 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摄氏度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摄氏度,滴水 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 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 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 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262 评论(12)

青春无限1

7月22日上午9时35分,在我国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地区上空,将上演一场百年难遇的日全食。这将是自1814年以来,我国可见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观测人数最多、景色最为壮观的一次。 在上午8:30~10:30我们会在衢州观测到500年一遇的最为壮观的日全食,渐渐的时间到了日全食来了,我立即取出墨镜对着太阳,只见在黑色的背影中有一轮火红的太阳,然后象是天狗食月一样的,太阳上有一个个被牙齿咬的裂痕,1分钟过去了,在看太阳正在一点点的消失,当月亮把太阳全部挡住的时候,天一下就黑了在也找不到一点太阳的痕迹,渐渐的我又看见一颗星星似的东西还有一个黑色的太阳,只见太阳又象吃了仙女的瑶池仙露又开始慢慢的复圆了天又亮了,星星也不见了,大千世界真是奇妙啊! 可是为什么会发生日食我却是一窍不通,只怪我学问不够,爸爸这个万事通就立即给我讲了起来………, 原来,日食是月亮把太阳遮挡住后,太阳光照不到地球所以就形成日食,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我们五个时期都看到了,但有很多云,太阳很多时侯都在云里。日食原理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近的点上。发生日环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着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观测地点:小区空旷地方 观测时间:8:20~11:00观测工具:软盘芯、日全食观测眼镜 早上8:20左右,我带着日全食观测眼镜来到空旷处。带上眼镜后,抬头向上望,太阳是一个白色的圆球,就像夜间看月亮时的月亮一样。日食还未开始。 早上8:25左右,再看太阳,已经出现了书本上说的初亏现象,太阳缺了一条边,还没有多少大的变化。 早上8:40左右,看太阳,缺块更明显了,白色的太阳缺了小半块,阴影部分明显了一些。 早上8:50左右,太阳缺块又更明显了一些。 早上8:52左右太阳光整个被云层覆盖,用肉眼直视隐约看见一块白色的太阳,阴影看不见。早上9:20左右,太阳被阴影覆盖面积更大了,白色部分细了一些。早上9:30左右,太阳被阴影覆盖的面积更大,天空渐渐暗了,小区里开灯了。早上9:40左右,太阳全部被阴影部分盖住,天完全黑了,肉眼直视天空,看见贝利珠和钻石环现象。一个圆形的阴影覆盖了太阳阴影周围有一圈黄色的亮光。这一现象持续大约5分钟左右后,开始渐渐生光。上午10:00慢慢生光、露出白色部分。上午11:00左右完全复圆。
8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