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家庭教育心理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lwq89101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家庭教育心理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akemino

已采纳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 “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家庭教育心理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

248 评论(11)

RuoYoog

你好的! ⑴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⑵ 只有自己写论文,做设计才能顺利的毕业 ⑶ 在这里我给出方法,以及相关资料寻找的网址,请认真阅读 ⑷ 否则,真的可能导致预想不到的后果!==================================================================== ❶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创论文! ❷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❸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❹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❺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❻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顺就可以了!【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❶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❷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❸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❹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❺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❻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❼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257 评论(10)

xianrenzxh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家长应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理的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的管教方式所引起的。但为什么父母的一些管教方式会引起青少年孩子的反感呢?这还需要从社会文化的变迁来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1.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长是家庭中非常有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等传统观念在长期的演化中,已积淀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文化定势。   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父母的权威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动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已不再是孩子最主要的知识传递者。随着科技和现代媒介的发展,这代年青人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明显增多,眼界也开阔多了。特别是青少年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掌握,就更使成人在青少年世界中的权威地位得到削弱,争夺控制权与摆脱控制将是两代人矛盾的焦点。 (2)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往往比他们的父母强。年青人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快,且能即学即用,少有顾虑;而父母们不仅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些已落后了社会的发展,而且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上也往往比青少年慢半拍。 (3)家庭中多种文化“传喻”方式并存。我们的祖父母在年青时代所学到的东西可以够用一辈子的;我们的父母在年青时所学到的东西可能够用半辈子的,而我们这一代,年青时所学到的东西只够用1/4或1/3辈子的。所以,有些社会学家说我们正在进入成人与青少年相互学习的“并喻文化”时代,家庭中单一的后代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的“前喻文化”模式已不复存在。并且,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文化的“后喻文化”模式也已屡屡发生。“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知识传递模式的存在也削弱了父母的权威地位。 2.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更加明显的差异;文化失调乃至社会行为标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带来观念、态度与规范之冲突。在多变的社会中,今日的父母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较深的影响,难免在处理亲子关系上有意无意地执行着旧有的价值标准;但另一方面又无法避免现有社会四面八方的冲击,其本身的观念也往往出现不连续的甚至矛盾的纷歧。而现代的孩子因较少或不受历史包袱的影响,面对现实社会,大多有更为实际的看法。代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目前最为突出。况且,在科技瞬息万变,社会结构与功能不断变迁,未来很难预测的年代里;在一切都是多元的、多重标准,一切都处于快节奏变革的年代里,青少年是很难建造起自己的信念,对未来也难以预测,不知何以自处,也很难判别什么才是值得信赖的。而对此,父母也往往是同样的迷茫,更毋用说能对青少年进行有说服力的指导了。 3.核心家庭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出现,使青少年的社会化更多的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孩子的社会化有三条线:一是纵向亲子间的影响,二是斜向兄弟姊妹间的影响,三是横向同辈伙伴的影响;而在核心家庭中,缺少了兄弟姊妹这条斜向线的影响,使得独生子女的孩子在家庭中相对较少有情感上的支持,而相对较早地有精神上的独立,而这种精神上的独立使儿童多方寻求摆脱父母的影响。随着同辈群体的出现,乃至青少年亚文化的形成,青少年就更多地向同辈群体或组织中寻求情感上的认同与支撑,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当然,我们不排除其中有些青少年一方面试着强迫自己接受父母的思想意念,另一方面又企求尊重同辈群体或组织中的规范,希望为同伴所接纳。但是两者兼顾,虽用心良苦,效果却往往不佳。而大多数努力的结果是宁愿受父母的不理解,也不愿意受同伴的冷眼、冷言乃至排斥的待遇,因为被同伴看不起与孤立的滋味是难受的。 4.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亲子之间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发生冲突。对孩子而言,他们受到各种电视、电影、网络文化以及大众舆论的影响,因而对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有自己理想的标准:是引导而不苛求;爱护而不干涉;乐于提供必要的帮助;及时的规劝其可能的过失;尊重他们的兴趣与抉择;接纳他们的同学及友伴;以最大的兴趣参与他们的游戏与活动;以子女心意为主;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对待子女;随时注意聆听子女的心声等。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父母应该避免:不公平的处罚,不该有的挑剔责难,过多的保护;令人心烦的叮嘱,老是认为自己孩子还小;小有差错,就唠叨不已;小有成就就到处吹嘘;从不平心静气的倾听孩子的心声;永远带着怀疑与仇视的心里对待孩子的朋友;一天到晚抱怨家事太多、孩子不懂事,总是喜欢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说人家孩子如何的好等等。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心目中的子女角色是:知书达礼,行为合符社会规范;勤勉好学,力学上进;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或光耀门楣;有时,父母更是把自己过去未曾实现的理想化作对孩子角色的期望,如一定要上大学,或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文化的变迁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不谐乃至冲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对过去已形成的认识和做法加以反思,对当前社会文化的变迁加以审视,对新的转折期的亲子关系进行思考。我们不妨改变一个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站在青少年成长的立场、社会化过程的要求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高度看,既看到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及行为上的不足,更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与主流以及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因素克服消极的因素,改善、和谐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恼庑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积极地教育孩子。
31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