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9

xqtn687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姓名与文化的议论文素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5633771717

已采纳
自己动脑,就不动脑,脑子会退化

关于姓名与文化的议论文素材

96 评论(9)

文靖93

《礼记·檀弓》云“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指出“士”以上的贵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称呼,成年以前称“名”,行冠礼后称“字”,五十岁以后称“行第”,死后称“谥号”《礼记·曲礼》曰“父前子名,君前臣名”,郑玄注称“对至尊,无大小皆相名”,这是成年贵族使用“名”的最重要的场合。“君前臣名”在西周金文中也已得到验证。陈梦家指出西周册命时,一开始必称受命者的私名,而王自称曰“余”[17],而金文在叙述册封时也只云“王”如何如何,而不指斥其名。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周天子策命晋文公重耳为伯,重耳从命后“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便自称其名,亦是“君前臣名”。《左传》此处完整记录了当时策命双方的命辞与答辞,据此,现存记载策命的金文的相应部分所云“某拜手稽首”等[18]均是受策者当场的答辞。面对周天子,受策者要自称其名,也就是“君前臣名”。
213 评论(14)

@666@

别以为一大篇文章就是正确的。其实姓名:由中国传统的百家姓起源的。那是因为每个人的称号。中国文化,是以物为简成的。
325 评论(8)

相关问答